ID: 24258844

3.13《做纸蜻蜓》教学设计

日期:2025-11-19 科目:科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12次 大小:29151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3.13,做纸蜻蜓,教学设计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新青岛版一上科学第二单元第13课《做纸蜻蜓》教学设计 一、 活动主题 终极关卡:创意工坊———我的纸蜻蜓首飞仪式 二、 课程标准依据 本课教学严格依据《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设计与实施。 1.核心概念:13. 工程设计与物化 -> 13.2 工程的关键是设计。 2.学习内容:利用身边的材料和简单工具动手完成简单的任务;能发现作品中存在的问题并尝试提出解决方案。 3.学段目标:能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对具体现象与事物的观察和比较,提出感兴趣的问题;能利用身边的材料和简单工具动手完成简单的任务;具有简单交流、评价探究过程和结果的意识。 三、 教材分析 《做纸蜻蜓》是本单元的收官之课,是一次综合性的技术与工程(T&E)实践。它并非单纯的手工制作,而是要求学生运用本单元前几课积累的知识和经验(如对材料、力、运动的理解),经历“明确问题→设计方案→实施制作→测试改进→展示交流”的简易工程流程。教材通过清晰的步骤图引导学生制作一个三叉形纸蜻蜓,并通过“比一比谁的飞得久”的活动,自然引出“测试与改进”的环节。本课是对整个单元“玩中学”理念的升华,是从“玩”走向“有目的地做”的关键一步。 四、 教学目标 1.科学观念:知道纸蜻蜓的翅膀形状会影响其下落方式;知道通过调整翅膀可以改变纸蜻蜓的飞行效果。 2.科学思维:能根据示意图,有步骤地完成纸蜻蜓的制作;能通过对比测试,发现作品存在的问题,并思考改进方法。 3.探究实践:能动手制作一个纸蜻蜓;能通过试飞测试,发现问题并尝试调整翅膀角度等进行改进。 4.态度责任:在“终极挑战”中体验动手创造和工程实践的乐趣;乐于接受挑战,不怕失败,养成不断尝试和改进的习惯;通过了解中国古老的竹蜻蜓玩具,感受古今劳动人民的智慧,增强民族自豪感。 五、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按照步骤成功制作出纸蜻蜓。 2.教学难点:能通过试飞发现作品的问题,并尝试进行简单的调整和改进。 六、 教学准备 1.教师材料:多媒体课件(含“小小玩具设计师挑战赛”主题海报、终极任务卡、纸蜻蜓制作步骤分解图、视频《从竹蜻蜓到直升机》)、几个制作好且飞行效果不同的纸蜻蜓(用于演示和对比)。 2.小组材料:每组数张相同大小的长方形纸条(约15cm x 2cm)、剪刀、若干回形针(可选配重)。 3.个人材料:每人一份《学习任务单》。 4.场地布置:教室中间留出空地,作为“试飞测试区”。 七、 教学过程 (一) 情境导入:发布终极任务 教师活动: “欢迎各位设计师来到我们的终极关卡———创意工坊!(PPT出示极具科技感的关卡名称)经过前三关的磨练,大家已经掌握了让玩具动起来、变造型和用魔法的本领。现在,最终极的挑战来了:请运用你所有的智慧和本领,设计并制作一个会飞的玩具———纸蜻蜓!并在我们的‘首飞仪式’上,比一比谁的纸蜻蜓在空中跳的舞蹈时间最长!你们有信心接受这个终极挑战吗?” 学生活动: 情绪高涨,对终极挑战充满期待。 设计理念:营造终极关卡的仪式感和挑战性,激发学生的好胜心和创造力,明确本课任务是综合应用与创造。 (二) 探究活动一:明确问题与设计方案———解读“图纸” 教师活动: “任何伟大的工程都是从一张设计图开始的。(PPT出示教材上的制作步骤图)这就是我们纸蜻蜓的‘工程图纸’。各位设计师,请你们仔细观察,和同桌讨论一下,制作这个纸蜻蜓需要几步?每一步要注意什么?” (引导学生分析)“第一步,准备三张相同的纸条,并对折。这保证了零件的统一。第二步,将三张纸条两两交叉穿插在一起,这是最关键的结构。第三步,慢慢抽紧,让它们形成一个稳定的整体。看,工程设计就是这样,每一步都要精确和仔细。” 学生活动: 观察示意图,与同伴交流,理解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