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新青岛版一上科学第二单元第14课《认识放大镜》教学设计 一、活动主题 "工具小达人闯关赛·第一关:放大镜里的秘密世界" (承接单元大情景"校园工具博览会"闯关挑战) 二、课程标准依据 (一)《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 核心概念:13.工程设计与物化 学习内容:13.1 知道常用工具的功能和使用方法(1-2年级) 学段目标:能使用放大镜等简单工具进行观察,描述工具带来的便利 (二)《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 强化"做中学",注重幼小衔接的生活化、活动化设计 三、教材分析 1.本课定位:单元起始课,建立"工具拓展观察能力"的核心观念 2.内容结构: (1)基础认知:放大镜的结构(凸透镜、镜柄) (2)功能探究:放大效果与物体距离的关系 (3)应用迁移:观察指纹/叶脉等微观世界 四、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 知道放大镜由凸透镜和镜柄组成,理解其能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 科学思维 通过对比实验,归纳"物体离镜片越近,放大效果越明显"的规律 探究实践 能规范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细节,并用图画或语言描述发现 态度责任 感受工具对人类认知世界的拓展作用,萌发对古人发明智慧的敬佩(结合宋代"水晶放大镜"文物) 五、教学重难点 1.重点:放大镜的正确使用方法及功能验证 2.难点:调整焦距获得清晰图像(需配合儿歌口诀突破) 六、教学准备 1.教师材料:放大镜(每组2个)、指纹采集卡(透明胶+印泥)、树叶标本、宋代水晶放大镜图片 2.学生材料:学习任务单、彩笔 3.技术支撑:实物投影仪(展示学生观察记录) 七、教学过程 ▎环节1:情境导入———发布闯关任务 教师活动: "小朋友们,欢迎来到'工具小达人闯关赛'!今天我们要挑战第一关———破解放大镜的秘密。听说古代科学家没有显微镜,却能用水晶石发现小虫子身上的花纹(出示宋代文物图),你们想不想像他们一样成为'微观世界探险家'?" 学生活动: (1)观看文物图片,产生好奇 (2)领取"探险家勋章"(贴纸) 设计理念: (1)用闯关游戏激发兴趣,结合文物渗透传统文化 (2)跨学科融合:历史(古代科技成就) ▎环节2:探究实践———解密放大镜 活动1:认识工具结构(自主学习) 教师提问: "观察手中的放大镜,它由哪几部分组成?为什么镜片摸起来中间厚、两边薄?" 学生活动: (1)摸一摸、说一说结构名称(镜片、镜柄) (2)发现凸透镜特点(教师板书:中央厚、边缘薄) 活动2:探索放大效果(合作探究) 教师指导语: "请用放大镜观察指纹,当图像模糊时,试试慢慢移动镜片。完成学习任务单上的'发现记录表'。" 学生活动: (1)两人一组,一人操作,一人记录 (2)填写任务单(例:"未放大时指纹像_____,放大后我看到_____") 关键提问: "怎样拿放大镜才能看得最清楚?和镜片的距离有什么秘密?" 设计理念: (1)通过"操作-记录-表达"培养探究能力 (2)融入安全教育:强调"镜片不能碰硬物" ▎环节3:拓展应用———微观世界画廊(10分钟) 教师活动: (1)分发树叶、布料等材料,引导多角度观察 (2)展示学生发现的"神奇图案"(投影仪实时共享) 学生活动: (1)选择感兴趣物体观察并画下细节 (2)语言描述(如:"叶脉像蜘蛛网!") 设计理念: 跨学科融合:美术(科学绘画)、语文(描述观察) ▎环节4:总结升华(5分钟) 教师总结: "今天我们用放大镜这把'魔法钥匙'打开了微观世界的大门。其实早在800年前,中国古人就用天然水晶制作了放大镜(再次展示文物图)。希望同学们继续用工具探索世界,也许未来你们能发明出更厉害的观察工具!" 学生活动: (1)完成"闯关自评表"(见任务单) (2)齐读工具使用儿歌:"小镜子,轻轻拿,不摔不碰爱护它..." 八、作业设计 基础作业 用放大镜观察一粒米,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