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260740

峨眉山月歌 课件(共17张PPT) 2025-2026统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日期:2025-11-02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51次 大小:2122667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7
峨眉山,月歌,课件,17张,PPT,2025-2026
  • cover
(课件网) 我是资料员 认识古诗 积累常识 壹 知人论世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也是中国文学史上与杜甫并称的璀璨双星(“李杜”)。他的诗歌以其惊人的想象力、豪放不羁的风格和清新自然的语言,深刻影响了后世无数文人墨客。 写作背景 这是李白人生中一个至关重要的转折点。他此前在蜀中(今四川)已经读书、习剑、漫游了二十多年,积累了丰富的学识和阅历。此时,他感觉自己在家乡的学识和名声已经准备充分,决定“辞亲远游”,离开四川,去寻求更广阔的发展天地,实现自己“愿为辅弼”的政治理想。 因此,这首诗写于他刚刚离开故乡,踏上征程之时。诗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也饱含着对故乡的依依不舍。 我是朗读者 朗诵诗歌 理解诗意 贰 朗读诗歌 峨眉山月歌 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州。 我是鉴赏师 描绘画面 品鉴诗句 叁 诗词理解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半圆的秋月,即上弦月或下弦月。 秋高气爽,峨眉山半轮明月高高地挂在山头,月影映入平羌江,江水又伴随着我顺流而下。 在今四川峨眉山市西南 月光 江名,即今青衣江,在峨眉山东北 诗词理解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夜间出发 指住在峨眉山的友人。指作者的家人,朋友。 夜间乘船出发,离开清溪直奔三峡。想你却又看不到,只能恋恋不舍驶向渝州。 我是讲解员 知人论世 体悟情感 肆 文 意 品 读 2. “入”、“流”两个动词,写出峨眉山月怎样的动中之景? 1. 古诗28个字中,有5个地名,找出来并品味其中韵味。 3. 《峨眉山月歌》运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借哪两个景色写尽对故乡故人的眷恋的? 小组讨论(4分钟) 1. 古诗28个字中,有5个地名,找出来并品味其中韵味。 峨眉 平羌 三峡 清溪 渝州 连用五个地名,造成空间迅速转换之感,让人感觉到行船之快,既传达出诗人江行的独特体验,又抒发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文 意 品 读 2. “入”、“流”两个动词,写出峨眉山月怎样的动中之景? “入”“流”两个字化静为动,写出了月影映入江水,又随江水流去的美景,同时暗点秋夜行船之事,意境空灵。 文 意 品 读 3. 《峨眉山月歌》运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借哪两个景色写尽对故乡故人的眷恋的? 运用了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 诗中借“峨眉山月”“江水流影”两处景色一静一动,以山月之永恒与江流之不息形成对照,借月光与流水写尽了对故乡故人无法割舍的眷恋。 文 意 品 读 《峨眉山月歌》是唐代诗人李白初离四川时所作。描写了月映清江的美景,表现了诗人热爱大自然的浪漫情操,对故地(四川)的恋恋不舍之情,也抒发了作者秋夜行船时思念故乡故人的感情。 主 旨 品 析 随堂检测 随堂练习 加深感悟 伍 随 堂 检 测 1. 李白《峨眉山月歌》中,点明远游路线,抒发依依惜别之情的句子是 , 。 2.《峨眉山月歌》中,描写景物的句子是 , 。 3. 李白《峨眉山月歌》一诗中,明写月映清江美景,暗点秋夜行船之事的一句是: , 。 点明远游时令,叙写青山吐月的优美意境的一句是 : , 。 夜发清溪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州 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 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 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 4.李白《峨眉山月歌》中表现月光柔柔,波光粼粼的诗句是 , 。 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