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260815

第9课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 授课课件(共26张PPT)必修 中外历史纲要(上)

日期:2025-11-23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92次 大小:1008314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纲要,历史,中外,必修,PPT,26张
  • cover
(课件网) 第9课 两宋的政治与军事 【课程标准】通过了解两宋的政治和军事,认识这一时期在政治方面的新变化。 1 公元960年 3 公元1043年 4 公元1069年 北宋建立 庆历新政 王安石变法 2 公元1004年 澶渊之盟 公元1279年 宋元崖山海战, 南宋灭亡 5 公元1127年 南宋建立 6 公元1141年 绍兴和议 947年,后晋被契丹灭亡,禁军统领刘知远建立后汉。 952年,后汉灭,禁军统领郭威经澶州兵变而黄袍加身,建立后周。 960年,后周禁军统帅赵匡胤建立宋朝,史称北宋。 武将势大 一、宋初中央集权的加强 (一)背景 “天下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八姓,兵革不息,苍生涂地,其故何也?” 宋太祖 赵匡胤 “此无他故,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 谋士·赵普 “今所以治之,亦无他奇巧,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 弊:外重内轻、君弱臣强、武将势大 一、宋初中央集权的加强 (一)背景 “今所以制之,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天下自安矣。” 赵普 前代之弊 防弊之政 外重内轻 君弱臣强 武将势大 中央集权 分化事权 抑制武将 一、宋初中央集权的加强 (二)措施 县 知县 府、州、军、监 知州 通判 路 三司(财政) 中书门下(行政) 枢密院(军政) 台谏(监察) 御前会议 皇帝 三司使 同平章事 参知政事 枢密使 枢密副使 御史中丞 知谏院 提举常平司 提点刑狱司 转运使司 安抚使司 地方 中央 . 纵向集权 横向分化事权 收其财 兵权 二府三司三衙制 三分相权 二分兵权(与三衙) 收其权 收其兵 精锐部队 财权 刑狱 仓司 防弊之政 主要表现 中央集权 分化事权 抑制武将 文官出任知州,节度使变为虚衔 转运司统管地方财政,绝大部分上缴中央 地方精锐部队编入禁军,定期更换驻地 军事:枢密院掌军政,枢密院调兵,三衙统兵; 财政:三司掌财政; 行政:设中书门下,同平章事为宰相,增设参知政事为副相 地方 四监司监控各州;州增设通判 ①罢免宿将兵权; ②文官担任枢密院长官; ③提倡文治,扩大科举规模,提高文官和士人的地位 赵普 中央 一、宋初中央集权的加强 (二)措施 朕(宋太祖)今选儒臣干事者百余,分治大藩,纵皆贪污,亦未及武臣一人也。 ———《续资治通鉴长编》 虽将兵数十万,恢复幽蓟,凯歌而还,献捷太庙,其荣亦不及状元及第矣。 ———《儒林公议》 一、宋初中央集权的加强 (二)措施 “以防弊之政,为立国之法” 防弊之政 指导思想 中央集权 强干弱枝、守内虚外 分化事权 弱臣强君 抑制武将 崇文抑武 宋太宗:“国家若无外忧,必有内患,外忧不过边事,皆可预防,若为内患,深可惧也。帝王用心,常须谨记”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32 一、宋初中央集权的加强 (二)措施 2 强化中央集权、维护政权稳定的措施保证了社会稳定,促进了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 思考:这些措施,达到预期的效果了吗? 太祖、太宗平一海内,惩累朝藩镇跋扈,尽收天下劲兵……兵无常帅,帅无常师;内外相维,上下相制,等级相轧……是以天下晏然,逾百年而无犬吠之惊,此制兵得其道也。 ———《文献通考》 宋代制度之缺点,在散,在弱,不在专与暴。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主要是因为宋代完善了文官制度,中国政府相当稳定。赵匡胤960年的篡位是中国历史上的最后一次,在以前,皇帝不断被他的大将、皇后和其他有权的大臣夺去皇位,960年以后,这种情况不再出现。 ———[美]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革》 一、宋初中央集权的加强 (三)影响 材料1: 吾宋制治,有县令,有郡守,有转运使,以大系小,丝牵绳联,总合于上。虽其地在万里外,方数千里,拥兵百万,而天子一呼于殿陛间,三尺竖子,驰传捧诏,召而归之京师,则解印趋走,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