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260821

第5节 寻找推力和拉力 教案(表格式)

日期:2025-11-06 科目:科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98次 大小:2833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5节,寻找,推力,拉力,教案,格式
  • cover
5.《寻找推力和拉力》教案 【教材简析】 本节是冀人版二年级上册 “力与变化” 单元的第2课,承接前序 “推和拉” 的基础认知,聚焦 “力的实际应用” 与 “力对运动的影响”,采用 “场景观察 — 分析归纳 — 实践体验 — 拓展思考” 的逻辑展开: 场景切入:以学生熟悉的 “公园” 和 “工地” 为载体,通过 “圈一圈、说一说” 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识别推力和拉力,降低抽象判断的难度。 概念深化:从 “力的类型” 延伸到 “力与运动的关系”,通过对比 “直线 / 旋转运动”,帮助学生建立 “力的方向→运动状态” 的关联,符合二年级学生 “从具体到抽象” 的认知规律。 实践赋能:设计 “模拟冰壶赛” 活动,将 “推力大小、方向对运动的影响” 转化为可操作的游戏,既提升学习兴趣,又让学生在实践中验证力的作用效果。 拓展升华:通过 “人力→畜力→机械力” 的变迁,让学生感受科技对生活的影响,体现 “科学、技术与社会” 的联系,为后续学习 “机械力、看不见的力” 埋下伏笔。 【教学目标】 1.科学观念 知道生活中推力和拉力的广泛应用,能根据 “物体远离 / 靠近” 判断力的类型,了解部分场景需同时用到两种力。 了解推力和拉力能使物体产生直线运动或旋转运动,能列举对应运动类型的实例。 认识力的三种来源(人力、畜力、机械力),知道科技发展让搬运物体更轻松。 2.科学思维 能通过观察场景(如公园投篮、工地起重机),分析物体运动方向与力类型的关系,培养 “基于现象判断本质” 的思维。 能对比直线运动和旋转运动的差异,对生活实例进行分类,提升归纳与分类能力。 3.探究实践 完成 “场景找力” 探究:观察公园、工地场景图,圈出推力和拉力,用规范句式记录,小组交流补充。 参与 “模拟冰壶赛” 探究:分组制作冰壶和营垒,开展比赛,记录 “推力大小、方向与冰壶运动距离” 的关系,分析比赛结果。 4.态度责任 积极参与场景观察、小组讨论和冰壶比赛,遵守游戏规则(如比赛时不碰撞他人),乐于分享自己的发现。 感受科技对生活的影响,激发对 “力与科技” 的探究兴趣;在实践中培养合作意识,如小组分工制作冰壶、规划比赛策略。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游戏和实验,感受推和拉的作用力,知道推、拉都是力。总结推和拉的特点:推力使物体远离,拉力使物体靠近。在生活场景中准确识别推力和拉力,用规范句式描述力的应用。区分直线运动和旋转运动,了解推力、拉力与运动类型的关系。 难点:判断 “同一动作含两种力” 的复杂场景(如举重先拉后推、肩关节训练器既推又拉)。理解 “力的来源(人力、畜力、机械力)” 的差异,举例说明科技在省力搬运中的应用。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情境与问题 【PPT:2-4】 1. 回顾导入:出示 “推椅子、拉抽屉” 图片,提问:“这两个动作分别用什么力?怎么判断?” 引导学生回顾 “推力远离、拉力靠近” 的特点。 2. 情境提问:“生活中除了推椅子、拉抽屉,还有哪些地方用到推力和拉力?今天我们就一起‘寻找推力和拉力’。” 1. 回顾回答:“推椅子用推力,因为椅子远离自己;拉抽屉用拉力,因为抽屉靠近自己!” 2. 思考联想:“开门用推力!拉书包用拉力!” 1. 回顾旧知,快速唤醒 “推力与拉力的核心特点”,为后续场景识别铺垫。 2. 问题驱动,将 “力的认知” 与 “生活场景” 关联,激发探究兴趣。 探究与发现 探究一:寻找推力和拉力 【PPT:4-16】 任务1:公园场景找力 - 出示公园场景图(含投篮、举重、放风筝等),说明任务:“用蓝色圈推力,红色圈拉力,完成后用‘XX 让物体远离 / 靠近,用 XX 力’描述。” - 巡视指导,重点引导分析复杂场景:如举重 “从地上拉到胸部(拉力),从胸部举高(推力)”;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