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263359

14《圆明园的毁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日期:2025-11-06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35次 大小:1734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圆明园的毁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 cover
五上14《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建筑、文物)及毁灭的过程,掌握课文中“成对列举”的表达手法。 2.通过“资料分享、文本速读、小组讨论”等活动,提升信息提取与情感体悟能力。 3.体会圆明园毁灭的惋惜与愤怒,激发民族责任感与振兴中华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感受圆明园昔日的辉煌,理解其文化价值。 难点:体会“辉煌”与“毁灭”的对比中蕴含的情感,思考历史教训。 【教学过程】 (一)导入环节 1.谈话导入:“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走进圆明园,请齐读课题——— 2.资料分享:“课前大家搜集了圆明园珍宝的资料,谁愿意分享?咱班每组都有准备,请来展示一下。” 3.提问引导:“从分享中,你感受到圆明园文物的特点?(生:多、价值高)” 4.引用铺垫:“就连雨果都称赞它是‘世界奇迹’,可见其昔日盛景。 设计意图 用“资料分享”激活学生预习成果,快速聚焦“圆明园的珍宝”; 借雨果的评价,引发兴趣,为“辉煌与毁灭”的对比做铺垫。 (二)“说尽辉煌”环节 1.速读任务:“请快速浏览课文,画出体现圆明园辉煌的词句,你发现了什么词?(预设:发现介绍景物用了7个‘有’)” 2.追问体会:“这7个‘有’让你感受到什么?(预设:景物多)作者写建筑就用了7个‘有’,但这能涵盖所有建筑吗?” 3.拓展补充:圆明园建筑名称展示。提问:请你快速浏览,你有什么感受?(预设:雅致,多)提问:“你觉得还可能有哪些建筑?(预设:河塘月色、鲤鱼戏水等)” 过渡:真是说不尽也道不完。 4.品味风格:“圆明园的建筑只有数量多吗?再读‘7个有’,找找圆明园建筑的其他特点。(预设:热闹—僻静、大———小巧)”原来作者运用了对比例举的手法来介绍景物,按照这种思路请你找一找每组建筑物的特点。 指导朗读:引导用“语调的起伏”读出风格差异。 情感升华:“漫步这样的园林,会是怎样的惬意?带着自豪读最后一句———圆明园是一座…精华’。” 5.文物感知: 过渡:刚刚同学们通过建筑说辉煌说的及完整又准确,那么文物又有什么特点? 提问:“文物有什么特点?(生:上自下至历史悠久、既有青铜礼器又有名人字画和各种奇珍异宝种类多)”请你再次举起手中的珍宝资料。 展示介绍文物资料(西周康侯簋、女史箴图、各种珍宝等) 总结:“它们是艺术精品,更是历史文化载体。”让你用一句话来概括圆明园的文物你用那句话呢?(所以,它又是…博物馆、艺术馆。) 设计意图 用“7个有”的文本细节,引导学生从“数量”到“风格”,逐步感知圆明园的“辉煌”;结合建筑名录、文物实例,将抽象文字转化为具体认知,凸显其文化价值;用“自豪朗读”强化情感体验,为后续“毁灭”的痛惜做反差铺垫。 (三)“说毁灭”环节 1.转折引入:“然而一切终止于1860年10月6日,究竟发生了什么?听听它的控诉吧。”圆明园毁于一旦,毁灭是今天的主题,英法联军罄竹难书,而作者写到毁灭时却十分简洁,这独特的表达一定蕴含着特殊的情感。 2.小组讨论:请默读毁灭部分,找到看似简单却刺痛心的词汇。 小组上台圈画汇报(凡是、统统、三天三夜、时间词语等) 过渡:看同学们圈画的词语多像圆明园的满目疮痍,圆明园都什么没有了呢?(书中句子);你手中什么没有了?(学生手中资料)。说到这你的心情如何?(预设:悲愤、惋惜)” 3.深化思考:此时你明白作者写毁灭为何用‘简洁’的文字?(生:强烈对比更让人痛心疾首) 4.拓展探究:“毁灭只源于列强的野蛮吗?读两则资料(清政府腐败、鸦片战争条约),你感受到什么?(预设:清政府无能)” 5.延伸关联:“我们失去的只是圆明园吗?出示敦煌壁画图片。上面顽童式的划痕难以想象竟是列强的杰作。 而我们失去的仅仅是文化艺术宝库吗?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