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世界主要国家的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教学设计 教学理念 新课改的课程理念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以学定教、以学施教、以学评教,保持教、学、评的一致性。这就要求教师转变教学模式,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笔者尝试用翻转课堂模式实现教与学主体地位的转换,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引导学生通过课前自主学习、课中合作探究、课后拓展及互评提升历史思维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 二、教科书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是历史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六单元《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第18课《世界主要国家的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上接第17课《中国古代的基层治理和社会救济》,主要讲述了西方主要国家的基层治理的发展史与现代保障制度的建立。基层治理和社会保障是国家政治制度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都经历了从无到有、逐渐发展完善的过程。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制度会随着社会变迁而变化,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制度,都是在结合本国的具体国情、坚持自身优秀的传统、彼此相互借鉴和学习的基础上形成的,且任何一种制度都不是十全十美的,会随着社会的发展趋于完善。中国的社区和社会保障制度是在新中国成立之后逐步建立起来的,对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有巨大作用。 三、学情分析 高二学生通过对《中外历史纲要 下》的学习基本掌握了世界历史发展的脉络和一些具体的史实,通过对高中《思想政治》必修二第四课《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与社会保障》的学习基本了解了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加上现实生活中学生身处社区并受着完善的社会保障的亲生经历,都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本课内容。但是教材内容比较简略,基本概念点到为止,不利于学生的深度学习。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图片史料和文字史料,并适当补充相关史料,帮助学生理解本课内容的主旨。 四、教学目标 1.通过自主阅读教材并参照导学案梳理西方主要国家基层治理的发展和特点、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与发展,培养时空观念、史料实证的基本素养; 2.通过史料研习分析西方主要国家的社区治理出现原因、发展趋势及作用,现代社会保障制度建立的原因和影响;培养学生史料实证、历史思辨及历史解释能力。 3.通过拓展了解中国社区和中国特色社会保障制度,结合自身经历理解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基层治理和社会保障的发展成就,增强民族自豪感和社会责任心。 五、教学重难点分析 重点:西方主要国家基层治理的历史与特点;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与发展。为了突破这一重点,本课先运用学案导读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梳理本课的知识框架、总结阶段特征。其次采用教师问题引领、学生合作探究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理解核心概念“社区”和“现代社会保障制度” 难点:了解社区和社会保障制度在中国的推行进程和成效,体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为了突破这一难点,本课设计了两个社会调查活动作为课外延伸活动供学生选择完成,在社会实践中理解个体在社区和社会保障中享受的福利。 教学设计思路 本课设计思路以“社区和社会保障”为大概念,在学习流程上设置三个环节,对应本课需要解决的三个学习任务,具体见下图: 从素养培育路径的角度讲,学生主动学习习惯的养育与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是新课标重要理念之一。本课设计了学习任务一,导学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是当代主流教学理论与策略之一,被人们誉为"近十几年来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本课设计了学习任务二:教师问题引领,学生合作探究。帮助学生理解核心概念“社区”和“现代社会保障制度”并在课堂上交流展示。历史课堂与社会实践的结合也是未来历史教学发展的方向之一。本课设计了学习任务三,教师提供两个社会调查作为课外延伸活动供学生选择完成并做交流展示。 三个任务均体现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