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266729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2024)第五单元 20以内的进位加法【章末复习】(课件)(共39张PPT)

日期:2025-11-05 科目:数学 类型:小学课件 查看:18次 大小:881525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人教,进位,39张,课件,复习,章末
  • cover
(课件网) 幻灯片 1:封面 20 以内的加减法 ——— 解决问题(2) 学科:数学 年级:一年级上册 学习目标:1. 能从生活情境中识别 “总数” 与 “已知部分”,明确 “求未知部分” 需用减法(含 20 以内退位减法初步应用);2. 掌握 “审题意 — 找关系 — 列算式 — 验结果” 的解题流程,能借助 “加减互逆” 验证答案;3. 提升分析数量关系的能力,感受加减法在生活中的互补应用。 幻灯片 2:情境导入 ——— 生活中的 “部分与总数” 场景呈现: 出示图片组:① 妈妈买了 13 个草莓,小明吃了 5 个,还剩几个草莓?② 班级一共有 15 本绘本,借给同学 9 本,还剩几本绘本? 提问互动: 同学们,这些问题不再问 “一共多少”,而是知道了 “总数”(如 13 个草莓、15 本绘本),去掉 “一部分”(吃了 5 个、借走 9 本),求 “剩下的部分”,该用什么运算呢?(减法)今天我们就用 20 以内加减法解决这类 “求部分数” 的问题。 幻灯片 3:解题流程拆解 ——— 以 “草莓问题” 为例 一、第一步:审题意,找数量关系 标注核心信息: 总数:妈妈买的草莓总数(13 个); 已知部分:小明吃了的草莓(5 个,“去掉的部分”); 未知部分:剩下的草莓(?个,“要求的部分”); 排除干扰:忽略图片中 “盘子”“桌子” 等无关元素,聚焦 “数量变化”(总数→去掉部分→剩余部分)。 二、第二步:判类型,定运算逻辑 运算类型:已知总数和其中一部分,求另一部分→用减法; 数量关系:总数 - 已知部分 = 未知部分; 算式方向:总数写在最前面,减去已知部分,如 “13 - 5”。 计算方法选择(退位减法初步): 方法 1:“破十法”(核心):把 13 拆成 “10 和 3”,先算 10 - 5 = 5,再算 5 + 3 = 8; 方法 2:“想加算减法”(衔接加法):想 “5 + ?= 13”,因为 5 + 8 = 13,所以 13 - 5 = 8(借助已学加法验证,更简便); 结论:优先用 “想加算减法”,利用加减法互逆关系快速计算。 三、第三步:列算式,算结果标单位 列算式:13 - 5 = 8(个); 说明:单位 “个” 与问题中的 “多少个草莓” 对应,总数 “13”、已知部分 “5”、未知部分 “8” 的单位需统一。 计算过程标注:若用 “想加算减法”,可在算式旁写 “想:5 + 8 = 13,所以 13 - 5 = 8”,清晰展示思路。 四、第四步:验结果,规范写答句 验证方法(加减互逆):用 “已知部分 + 未知部分 = 总数” 验证,如 “5 + 8 = 13”,与总数一致,说明结果正确; 答句:答:还剩 8 个草莓; 要求:以 “答:” 开头,完整回应 “还剩多少” 的问题,不简写为 “8 个”。 幻灯片 4:不同类型例题解析(含退位与不退位) 一、例题 1:退位减法(绘本问题) 信息提取: 总数:班级绘本总数(15 本);已知部分:借给同学的绘本(9 本);未知部分:剩下的绘本(?本); 解题过程: 算式:15 - 9; 计算方法:“想加算减法”(想 “9 + ?= 15”,9 + 6 = 15,所以 15 - 9 = 6); 验证:9 + 6 = 15(与总数一致); 完整解答:15 - 9 = 6(本),答:还剩 6 本绘本。 二、例题 2:不退位减法(文具问题) 信息提取: 总数:小明有 12 支铅笔;已知部分:用了 4 支;未知部分:剩下的铅笔(?支); 解题过程: 算式:12 - 4(不退位,直接计算个位 “2 够减 4 吗?不够,拆 10→10-4=6,6+2=8” 或 “想 4+8=12,所以 12-4=8”); 验证:4 + 8 = 12(正确); 完整解答:12 - 4 = 8(支),答:还剩 8 支铅笔。 三、总结:“求部分数” 问题的共性 关键信息:含 “总数”+“去掉 / 用了 / 借走”(已知部分)+“还剩 / 剩下”(未知部分); 运算逻辑:总数 - 已知部分 = 未知部分(可通过 “想加算减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