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268710

12 词四首课件(共39张PPT) 2025-2026学年语文九年级下册统编版

日期:2025-11-26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92次 大小:1222708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四首,课件,39张,PPT,2025-2026,学年
  • cover
(课件网) 浊酒一杯家万里, 燕然未勒归无计。 ———范仲淹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苏轼 醉里挑灯看剑, 梦回吹角连营。 ———辛弃疾 身不得,男儿列, 心却比,男儿烈。 ———秋瑾 同学们,从这几句词中,你是否感受到词人远大的抱负?感受到词人壮志难酬的无奈?今天让我们走进词作,一起感受词人为国为民的远大抱负吧! 一步一步走踏实,一分一分不放过 渔家傲·秋思 作者:范仲淹 初三新课堂,准备起飞 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谥号“文正”,世称范文正公,苏州吴县(今属江苏)人,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文学家,著有《范文正公集》。他工于诗词散文,风格较为明健。现有《范文正公集》传世。 初三新课堂,准备起飞 宋朝建立后,采取重内轻外的政策,武备松弛,仁宗即位后,积贫积弱之势更加明显,表面上一片歌舞升平,实际上危机四伏。宋仁宗康定元年,宋与西夏交兵,范仲淹任陕西经略副使兼延州知州,担起西北边疆防卫重任。这首词就是他身处军中的感怀之作。 写作背景 初三新课堂,准备起飞 初三新课堂,准备起飞 具体哪里体现“异” (1)气候异 “衡阳雁去无留意”,秋天边塞的大雁向南飞去,毫无留恋,从侧面表明塞下秋天气候极其寒冷,这与中原地区的气候是大不相同的。 (2)声音异 “四面边声连角起”,大风、羌笛、马嘶等边塞特有的声音同不断起伏的号角声混杂在一起,构成了塞下特异的声音,这些声音在中原地区是听不到的。 (3)环境异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坐落在层峦叠嶂间的孤城,夕阳西下时,便紧紧地关闭了城门,和中原地区华灯初上时的太平景象迥然不同。 一步一步走踏实,一分一分不放过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两句运用了什么手法?抒发了词人怎样的心理? 对比、用典。 上句“一杯”与“万里”形成鲜明的对比,鲜活地勾画出边疆将士想要借一杯浊酒消解乡愁,却因家乡遥远还不知归途,而乡愁更浓。下句化用“勒石燕然”的典故,抒发了守边将士渴望成就功业的报国之情。这两句抒发了词人思念家乡,但又因外患未除,渴望建功立业的矛盾心理。 赏析“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羌管悠悠霜满地”的环境描写,渲染出萧瑟肃杀的气氛,更添愁思与悲凉之感。“将军白发征夫泪”运用互文,描绘将士们因功业未成难以归家而不能入睡、哀伤流泪的情景,表达了词人思念家乡、功业难成的哀伤,也含蓄表达了对朝廷腐朽软弱、不修武备、不重边功的愤懑。 上片侧重描写,下片侧重抒情。 这首词通过写边塞的战地风光,表现了词人渴望报国立功的英雄气慨和壮志难酬、思乡忧国的感慨情怀,同时也写出了边塞战士的艰苦生活。 江城子 密州出猎 苏轼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他在诗、文、词、书、画等领域,均取得了极大成就。其散文豪放自如,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 宋神宗熙宁四年(1071),苏轼因和王安石政见不合,自请外任。他先在杭州任通判,熙宁七年(1074),迁任密州知州。当时苏轼虽年近不惑,但依然雄心勃勃,在贬官外任中,不但尽力解除民间疾苦,而且时刻准备驰骋疆场,为国效力。这首词是熙宁八年(1075)冬天苏轼与同僚出城打猎时所作。 “狂” “狂”字是上片的文眼,奠定了全词纵情、豪迈的感情基调。用“狂”字贯串全篇,抒发了词人胸中雄健豪放的一腔磊落之气。 “狂”表现在哪些方面? 上片出猎时的“形狂”(行为语气之狂) 下片请战时的“心狂”(心态志向之狂) “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 描写了词人怎样的形象 刻画了他气宇轩昂、威风凛凛的形象。 行为之狂 “为报倾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