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427012

19、根 课件+教案 (3)

日期:2024-06-03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34次 大小:711732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课件,教案
    19、根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作者;学习本诗特点:拟人修辞,朴实易懂、凝练的语言,象征手法。 2、过程和方法:通过反复朗读,重点分析,教会学生鉴赏现代诗歌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社会不仅需要“红花”,更需要像“根”那样默默工作、无私奉献的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以其情感体验和生活阅历,阅读理解现代诗歌是有一定难度的,尤其是以象征手法表意的这首诗,从形象的语言中抽象出根的精神实质,对于学生来说绝非易事,需要必要的方法指导和鉴赏引领。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学习象征手法,体会诗语言的朴实、凝练特点,体会拟人修辞。 2、通过朗读,分析体会本诗蕴含的象征意义。 教学难点: 对诗语言朴实、凝练特点的体会。 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走入诗歌,激发情趣 师:昨天老师诗兴大发,写了一首诗,想听吗?(生:想听)不过,老师没有想好题目,还请大家为老师拟个题好吗?(生:好) 风/千里迢迢/赴一个漂泊的约会/云/含情脉脉/洒一天晶莹的眼泪/草儿不再睡觉/花儿绽开微笑/世界开始喧闹/向大家问声好/快快起来/让我们一起奔跑 生:《春天来了》 师:真聪明,那我用了什么修辞来写的? 生:拟人 师:现代诗歌就是这么神奇,它语言凝练,思维跳跃,又往往表意含蓄。怎样才能理解诗歌内涵呢?其实你已经掌握了第一把钥匙:插上联想和想象的翅膀。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牛汉的《根》,来感受一下诗歌的独特魅力。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要揭示诗歌语言的特点,教给学生第一个学习诗歌的方法) 活动2【讲授】了解作者,初步感知 【简介作者】出示课件:牛汉,1923年出生于山西定襄县,“七月诗派”重要成员。1955年由了受“胡风事件”影响,遭两年拘禁,文革时被关入牛棚。诗集《彩色的生活》、《祖国》、《爱与歌》、《温泉》等 【明确学习目标】出示课件:学习目标 指定生朗读学习目标 【范读跟读】 师范读《根》两遍 学生第一遍听诗歌,第二遍小声跟读诗歌,通过听读,使学生整体感知诗内容 活动3【活动】赏析诗歌,探寻方法 【赏析诗歌】 (一)、揭示方法二 师:诗歌中有很多个形象,你能找到吗? 生:根、太阳、鸟鸣、微风、花、枝叶、果实 师:诗歌中出现的形象都带上了作者的某种特定的情感,我们叫它们意象。这些意象中哪一个是主要的? 生:根 师:对了,其他意象都是为写根服务的,请同学们记住诗歌赏析第二把钥匙:找出意象,分清主次 (二)、讲解第一、二节 1、师读出诗的节奏 2、师读出重音 默默 向下,向下 太阳 3、师分析为什么此处重读,此处停顿,想象根这一形象,体会诗中体现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4、小组讨论交流,分组展示: 明确:根是理想的坚守者。“我是根”,诗的开头以根自喻,交待了自己的身份,一位不卑不亢、勇于承担的形象跃然纸上。与世俗的向上不同,根“一生一世在地下,默默的生长,向下,向下……”,体现了根的坚定与执着,因为“我相信地心有一个太阳”。太阳这个意象,抽象意义就是一种信念、一种追求,一种理想。 师:通过这两节的学习,我们明白了,根实际上是人,或者干脆说就是作者自己,而和根有联系的“太阳“,是理想的象征。那我们还要拿好下面这把钥匙:理解意象,建立联系;结合人生,领会主旨 (设计意图:教师的范读在很大程度上引导着学生理解诗歌,这个环节是为了让学生将根与太阳这些意象与人生联系在一起,揭示第三个学习方法。) (三)讲解第三、四节 1、指名朗读(指导朗读———节奏、重音、情感) 2、运用以上三个方法,自主学习:三、四节都出现了哪些意象,写他们是为了表现根的哪些精神特质? 3、合作探究,小组交流 4、成果展示,教师明确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