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270522

1.5小小气象员 教学设计

日期:2025-11-12 科目:科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34次 大小:38845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小小,气象,教学设计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5.小小气象员 一、教学核心素养目标 1.科学观念:认识晴、多云、阴天、小雨等10种常用天气符号,明确其代表的气象信息;知晓天气预报包含日期、地点、气温、风向风力、天气状况等要素,理解气象信息与日常生活的紧密关联。 2.科学思维:能通过对比区分易混淆的天气符号(如小雨与中雨、多云与阴天),学会归纳天气预报的信息结构与播报逻辑,培养基于信息整理的逻辑思维能力。 3.探究实践:掌握通过气象网站、天气预报APP、电视节目等途径收集天气信息的方法,能运用天气符号记录信息并整理成规范播报稿,具备“声音洪亮、语速适中”的播报实践能力。 4.态度责任:激发对气象科学的好奇心与探究兴趣,养成关注天气的生活习惯;在小组合作与播报展示中增强自信心,树立“依据天气调整生活安排”的责任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熟记10种常用天气符号及其含义,能准确匹配天气状况与符号;掌握天气信息的收集、整理方法,能按标准格式撰写并播报天气预报。 2.教学难点:准确区分易混淆的天气符号(如小雨与中雨、小雪与中雪);播报时做到语言规范、语速适中,自然融入生活提示,避免生硬念稿。 三、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天气符号卡片、“天气我知道”空白表格、播报稿模板;小话筒、播报评分表(含信息完整度、声音语速等维度)、“优秀气象员”奖励贴纸。 2.学生准备:预习课本相关内容,在家长协助下提前用手机查看本地天气预报并记录核心信息;准备笔记本与笔。 四、教学过程 (一)问题与猜想(5分钟) 1.情境导入:播放电视台《天气预报》片段,提问:“气象员播报时会提到哪些信息?我们怎样才能像他们一样清晰播报天气呢?”引导学生说出气温、风向、天气状况等要素。 2.问题聚焦:出示课本内容,明确核心问题:“要准确播报xx市的天气,需要完成哪几步?” 3.猜想梳理:鼓励学生结合生活经验猜想,教师总结关键步骤:认识符号→收集信息→整理播报,引出本节课探究任务。 (二)探究与结论(25分钟) 1.认识天气符号,突破基础关(7分钟):结合动画课件逐一讲解10种天气符号,重点区分易混淆符号———通过“雨滴数量”区分小雨(1滴)、中雨(2滴)、大雨(3滴),通过“云量占比”区分多云(3-8成云)、阴天(8成以上云)。开展“符号速配”游戏:教师说天气状况,学生举对应符号卡片;教师展符号,学生说天气名称,强化记忆。 2.学习信息收集,搭建框架关(8分钟):播放气象网站、APP操作视频,讲解3种收集途径:气象网站(如中国天气网)查城市天气数据、电视节目关注“城市预报”板块、APP看“本地天气”页面。发放“天气我知道”表格,以“xx市9月27日多云,最高温28℃,东南风3级”为例,指导填写日期、地点、气温、风向风力等信息,强调℃符号、风向风力的规范表述。 3.撰写播报稿件,攻克实践关(10分钟):发放播报稿模板,拆解结构:开场白(固定句式)→核心内容(地点→时段→天气→气温→风向风力)→次日预报与提示→结束语。学生结合课前收集的信息或教师提供的假设信息撰写稿件,小组内互评:信息是否完整、用语是否规范、提示是否合理(如雨天提示带伞)。每组推选代表用小话筒模拟播报,教师指导:“语速放慢些,提到气温时加重语气,让听众听清楚”。 (三)反思与评价(5分钟) 1.班级展示:邀请3-4名学生进行全班播报,其他学生用评分表从“符号应用、信息完整、声音语速、提示合理”四个维度打分。 2.自我反思:发放课本“反思与评价”清单,学生对照“认识符号、收集信息、整理播报、声音表现”等项目,给自己满意的表现打“√”。 3.总结点评:教师公布评分结果,颁发“优秀气象员”贴纸,肯定亮点并指出不足,如“多数同学能规范使用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