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1课 古代日本 一、 单项选择题 1. (教材P52“相关史事”改编)《后汉书·东夷列传》记载,光武帝建武中元二年(57年),倭奴国奉贡朝贺,光武帝刘秀赐以印绶(如图)。5世纪,统一“倭奴国”的政权是 ( ) A. 大和 B. 高丽 C. 琉球 D. 本州 2. 下面的统治结构示意图反映的是 ( ) A. 6世纪前的日本 B. 7世纪的东罗马帝国 C. 8世纪的法兰克王国 D. 9世纪的欧洲庄园 3. 日本某学者曾说,今天的日本文化表面上有浓厚的“欧洲色彩”,剥去这一层,下一层是中国文化色彩很强的“农业社会”文化……这层中国文化色彩从制度上看主要来源于一次模仿。这次“模仿”指的是 ( ) A. 幕府统治 B. 伯里克利改革 C. 大化改新 D. 封君封臣制改革 4. 《论日本大化改新的成败》中说:“为数不多的铁制农具仅仅被当时的氏姓贵族垄断。他们凭借这一优越的生产条件,大肆开垦、兼并土地,大大加速了自身的成长……并且很快在政治上崛起,造成了7世纪日本社会的动乱。”材料主要论述大化改新的 ( ) A. 历史背景 B. 改革措施 C. 成败得失 D. 历史影响 5. 某历史剧《大化改新》即将上映,关于该剧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剧中由孝德天皇宣布实行贵族世袭制 B. 剧中日本在地方上实行部民制 C. 剧中日本宣布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 D. 剧中在大化改新后,日本统一赋税 6. 某同学阅读有关古代日本的书,发现了如图漫画,上面写着“所受之田 不准买卖 若受田者死亡 由国家收回”。与漫画相关的事件“新”在何处 以下你认为最合适的观点是 ( ) A. 削弱了天皇权力 B. 建立了部民制度 C. 日本成为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 D. 王室和贵族各有属于自己的领地 7. 大化改新,把广大部民(农民)从氏族贵族的占有下解放出来,作为公民授予“口分田”,他们负担一定的租庸调,地位有所改善。百姓大悦,提高了生产的积极性。这说明,大化改新 ( ) A. 实行有条件的土地分封 B. 调整生产关系以促进生产力发展 C. 仿效隋唐制度进行改革 D. 使日本形成了自给自足的庄园制 8. (2024·苏州高新区期中)日本元久二年(1205年),源通具、藤原定家等人奉诏编写了《新古今和歌集》。该歌集代表了日本中世纪的和歌新风,展现了“幽玄”之美,反映了“贵族社会、贵族文化”向“武士社会、武士文化”的转变,以及贵族文人在武士政权下的生活状态和心理变化。这一现象是 ( ) A. 中国唐诗广泛传播的影响 B. 政府进行大化改新的结果 C. 幕府政治体制形成的产物 D. 日本对外侵略扩张的后果 9. 比较法是历史学习和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日本大化改新与西欧土地分封改革相比较,共同之处在于 ( ) A. 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封建国家 B. 国家定期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 C. 实行有条件的土地分封 D. 确立了新的社会制度 二、 非选择题 10.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6分) 材料一 日本大化改新与唐朝政治经济制度内容比较表。 日本大化改新 中国唐朝制度 经济 班田收授法 均田制 租庸调制 租庸调制 政治 中央 二官八省制 三省六部制 地方 设立国、郡、里 设道、州、县 材料二 日本地方豪强崛起,他们占有大片土地,建立庄园。为保护自己的庄园和巩固统治,豪强建立军事集团,特殊的武士阶层逐渐形成。武士集团的长期统治,逐渐形成了武士道。武士道是日本军事封建专制主义的产物,对以后日本的发展影响深远。 材料三 幕府政治始于1192年镰仓幕府建立,中间经过室町幕府及分裂的战国时代,到1603年,德川家康重新建立了统一的武家政权江户幕府。1867年,幕府末代将军德川庆喜还政于天皇,次年,幕府时代宣告结束。 (1) 根据材料一表格,将大化改新措施与中国唐朝政治经济制度比较,你有什么发现 这说明日本民族具有什么特点 (2分) (2) 根据材料二,分析武士阶层形成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日本武士效忠的对象。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