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272839

第二单元教学设计(表格式)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日期:2025-11-22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52次 大小:25338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第二,单元,教学设计,格式,统编,高中
  • cover
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教学单元名称 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二单元“暗夜寒冬与破晓暖春” 设计者学校 设计者姓名 选用教材 部编版高二语文教材 教学课时数 10课时 一、单元教学教材分析 编者意图:本单元属于“中国革命传统作品研习”学习任务群,“苦难与新生”是本单元人文主题。教材的编排旨在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这些经典作品,深入了解中国现代历史背景和文化特点,让革命传统浸润心灵,传承和弘扬革命传统,增强文化自信,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社会责任感。同时,从语言建构与运用方面,让学生感受不同文体的语言特色,体会重要句段的深刻含义,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在思维发展与提升上,通过比较阅读、分析作品的表现手法等,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审美鉴赏与创造方面,欣赏作家塑造艺术形象的深厚功力和富有个性的创作风格,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文化传承与理解上,深刻认识革命传统,理解其内涵和价值,将革命精神内化为自身的精神品质教材关联:本单元与必修教材中的相关单元以及选择性必修其他单元在主题和语文能力培养上相互呼应、逐步深化。如必修上册第一单元的 “青春激扬”、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一单元的 “伟大的复兴” 等单元,都从不同角度展现了中国不同时期的社会风貌和人民的奋斗历程,共同构成了学生对中国近现代史的全面认知,也在语文素养的培养上形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不断提升学生的阅读、写作和思维能力。不同点在于,本单元聚焦于 “苦难与新生” 这一特定主题,更加集中地展现了中国革命时期的社会现实和人民的精神风貌,在文体上更加多样化,对作品的分析和理解也更加深入和细致,要求学生在已有知识和能力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对文学作品的鉴赏水平和对历史文化的理解能力,更加强调学生对革命传统的传承和对文化内涵的挖掘。 二、单元教学目标设计 单元位置 课程类型 选择性必修 学习任务群类型 中国革命传统作品研习 课标要求 1.精读古今中外优秀的文学作品,感受作品中的艺术形象,理解欣赏作品的语言表达,把握作品的内涵,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阅读写作经历,发挥想象,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力求有自己的发现。2.根据诗歌、散文、小说、剧本不同的艺术表现方式,从语言、构思、形象、意蕴、情感等多个角度欣赏作品,获得审美体验,认识作品的美学价值,发现作者独特的艺术创造。3.结合所阅读的作品,了解诗歌、散文、小说、剧本写作的一般规律。捕捉创作灵感,用自己喜欢的文体样式和表达方式写作,与同学交流写作体会。尝试续写或改写文学作品。4.养成写读书提要和笔记的习惯。根据需要,可选用杂感、随笔、评论、研究论文等方式,写出自己的阅读感受和见解,与他人分享,积累、丰富、提升文学鉴赏经验。 单元教学目标 1.语言建构与运用:学生能够深入理解本单元课文中不同体裁(如散文、小说、报告文学)的语言特色,积累与苦难、新生相关的词汇、句式和表达手法,并能在自己的写作中准确运用,描绘苦难情境与新生希望。2.思维发展与提升:通过对课文中人物形象、情节发展、作者情感表达的分析,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形象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引导学生思考苦难产生的根源、意义以及新生的来之不易,提升深度分析与综合归纳的思维品质。3.审美鉴赏与创造:引导学生鉴赏课文中对苦难的细腻描写与对新生的热情歌颂所展现出的文学之美,体会不同作者在表现主题时的独特艺术风格。鼓励学生进行文学创作,如改写、续写或创作与单元主题相关的诗歌、散文等,培养学生的审美创造力。4.文化传承与理解: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中国近现代历史进程中人民所经历的苦难以及为追求新生所进行的不懈斗争,传承革命先辈们坚韧不拔、勇于抗争的精神文化遗产,增强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