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272971

2.1空气的成分第一课时-课件(共18张PPT内嵌视频)-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上册《化学》科粤版(2024)

日期:2025-11-04 科目:化学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92次 大小:661611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7
科粤版,化学,上册,九年级,学年,-2025-2026
  • cover
(课件网) 年 级:九年级 学 科:化学科粤版(2024) 2.1空气的成分(第一课时) 我是空气,猜一猜我有哪些成分呢? 问题一: 露置在空气中的饼干变的不酥脆了,我认为空气中有水蒸气。请你仿照这样的回答列举你的猜想。 环节一:对空气成分做猜想 氧气 二氧化碳 环节一:对空气成分做猜想 资料卡片: 很久以前,人们以为空气只是单一物质。然而敢于质疑的人群总是存在,比如:英国化学家卢瑟福证明了氧气与剩余其他气体的不同,瑞典化学家舍勒第一次认为氮气是空气成分之一。而18世纪70年代,法国化学家拉瓦锡完成了更有说服力的实验。让我们一起走进拉瓦锡的实验。 请阅读课本“知识视窗” 环节二:走进拉瓦锡的实验 问题二:观察右图,回答问题: (1)银白色的汞变成红色粉末发生在哪里?发生了怎样的反应? (2)钟罩里的b是什么,c是什么?b占据了谁的位置? (3)如果将曲颈甑里的红色固体加热,得到的氧气重新冲入钟罩会是什么现象并解释现象原因? (4)由此拉瓦锡得到的结论是什么? (5)请你来评价拉瓦锡实验的优缺点。 环节三:模拟拉瓦锡的实验 问题三:让我们模拟拉瓦锡的实验,看是否能得到同样的结论? 补充资料:科学探究的过程有:提出问题—形成假设—设计并实施实验—获取证据—分析解释—形成结论建构模型—反思评价—表达交流。 [提出问题]:空气中氧气含量是多少? [形成假设] :大约1/5氧气,4/5氮气 [设计并实施实验] :拉瓦锡实验的装置有何特点?装置特点:密闭环境 环节三:模拟拉瓦锡的实验 问题三:我们模拟拉瓦锡的实验,看是否能得到同样的结论? 资料卡片: (铁在空气中点不着) 哪个药品可以替代汞? 药品特点:在空气中可燃,只消耗氧气,产物为固体,气体体积可视化。 环节三:模拟拉瓦锡的实验 问题三:我们模拟拉瓦锡的实验,看是否能得到同样的结论? 补充资料:科学探究的过程有:提出问题—形成假设—设计并实施实验—获取证据—分析解释—形成结论建构模型—反思评价—表达交流。 1.连接装置,检查气密性; 2.夹紧止水夹,装药品; 3.点燃红磷迅速插入瓶中; 4.待瓶冷却打开止水夹。 环节三:模拟拉瓦锡的实验 问题四:观察实验,回答问题。 小结实验现象:(实施实验获取的证据) (1)打开弹簧夹前的实验现象: 瓶内产生大量白烟,放热 (2)打开弹簧夹后的实验现象: 烧杯内的水倒吸回集气瓶, 最终上升至刻度1处 环节三:模拟拉瓦锡的实验 问题四:观察实验,回答问题。(分析解释,形成结论) (3)请分析以上实验现象,你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小结实验结论: 支持燃烧的气体—氧气体积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 氧气 实验 现象 结论 不支持燃烧的其它气体 环节三:模拟拉瓦锡的实验 问题四:观察实验,回答问题。 (4)实验操作中“夹紧”“足量”“迅速塞紧” “冷却至室温”等操作的原因是什么? 防止装置漏气,为保证测量结果尽量准确。 足量红磷保证尽量耗尽一定量空气内的氧气,证明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防止红磷燃烧放出的热量使瓶内气体受热膨胀逸散出瓶外。 防止因气体受热膨胀导致进水量受到影响而不准确。 环节三:模拟拉瓦锡的实验 问题四:观察实验,回答问题。 (5)简述实验原理。 小结实验原理: 红磷燃烧消耗密闭装置内的氧气,在大气压强作用下,烧杯内的水倒吸回密闭装置,倒吸的水量与燃烧消耗的氧气量一致,约为空气总体积的1/5。 环节三:模拟拉瓦锡的实验 问题四:观察实验,回答问题。 (6)反思实验,小组讨论评价上述实验的优缺点。 优点: 反应时间短,装置简单, 方便操作, 药品廉价且无毒... 缺点: 不环保, 不精确... 实验的评价角度 药品是否廉价、环保、安全 装置是否简单方便操作、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