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学设计 课时及课题 影响酶活性的条件 课型 新授课 章/单元复习课□ 专题复习课□ 习题/试卷讲评课□ 学科实践活动课□ 实验课 其他□ 教学内容分析 本教学内容属于《分子与细胞》中核心概念2“细胞的生存需要能量和营养物质,并通过分裂实现增殖”,重要概念2.2“细胞的功能绝大多数基于化学反应,这些反应发生在细胞的特定区域”中的一般概念2.2.1“说明绝大多数酶是一类能催化生化反应的蛋白质,酶活性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 酶作为生物催化剂,细胞的物质转换和能量转换都离不开它。在第一课时中,学生通过设计探究实验对酶的作用和本质及特性有了一定的了解,通过“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实验感性认识了“控制变量”。在这个认识的基础上,在本课时的教学中,教师通过新的实验材料和装置,组织学生进行探究活动,让学生亲自获得酶的活性受到温度和pH影响的实验证据,并由定性实验逐步精确到定量实验。在此过程中,学生能运用控制自变量和无关变量、观察和检测因变量、设置对照等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和思路,阐明其活性受环境因素的影响,提高实践能力和科学探究素养。 学习者分析 学习者通过第一课时对酶的作用和本质以及特性的研究对酶已有一定的认识,对设计和探究的基本技能和科学研究方法步骤已基本掌握。从单元任务方面,学生已获得如下结论: 在此基础上,本节课继续探究影响过氧化氢酶活性的条件。因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研究基础,让学生继续探究影响酶活性的条件时可放手让学生自行设计和实施探究。此外,本节课对教材中的实验进行了改进,给学生提供了新的实验器材和实验装置,让学生去自主探究实验方案,对PH和温度对过氧化氢酶的影响进行定性实验研究,并通过测量数据完成相应的图表和曲线,有利于培养学生绘制和解读坐标曲线和建构数学模型的能力。 学生对于实验的兴趣浓厚,乐于合作探究并动手操作,进行实验操作时可能遇到的困难为对实验器材的连接以及使用,如操作过程中未注意装置的气密性或者未及时记录起始数据等等,从而造成实验失败或者测量数据不准确。 学习目标确定 根据国家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本单元的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达成目标为: 本单元的学习中,教师创设真实的问题情境,并将教材中的实验进行了改进,给学生提供了新的实验器材和实验装置,让学生去自主探究实验方案,由定性实验逐步精确到定量实验。在探索和解决“真问题”的过程中,落实了核心素养的提升。 养成科学思维:用文字或图示等方式表达和解释酶活性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基于生物实验的事实提出质疑(批判性思维),设计实验装置(创造性思维),探讨实验现象,审视实验结果; 发展科学探究:借鉴探究酶活性的因素的实验设计原理,能初步尝试探究相似课题的实验设计,能运用设置对照实验、控制单一变量、增加重复实验次数等方法,提高实验结果的可靠性。针对实验现象,进行实验设计、方案实施以及对结果的交流与讨论,提高实践能力,在探究中,乐于并善于团队合作。 4.学习重点难点 学习重点:影响酶活性的条件(酶作为生物催化剂,细胞代谢几乎都离不开酶的催化,酶保持高效专一的环境条件尤为重要) 学习难点:控制变量的科学方法(控制变量是高中生物诸多实验的核心部分,对学生动手能力的要求很高) 5.学习评价设计 评价项目课时评价综合评价第一课时第二课时第三课时自评组评教师评自评组评自评组评自评组评课前 预习实验 参与度知识与 技能掌握 情况合作与 交流 6.学习活动设计 (1)环节一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情境一: 播放《自然界的化学大师———投弹者甲虫》视频,引出过氧化氢及过氧化氢酶的相关内容。 学生观看视频,教师提出问题: 过氧化氢及过氧化氢酶是投弹者甲虫特有的吗? 过氧化氢是一种代谢过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