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21课 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与新兴国家的发展 课程标准:①了解世界殖民体系的崩溃过程;②了解二战后新兴国家的发展成就和面临的挑战 子目1:世界殖民体系的崩溃:关注“学习聚焦” 问题1:精读学案【拓展1】;了解世界殖民体系崩溃的背景。并回答教材132页“问题探究”的问题(写在书上)问题2:精读学案【拓展1】;梳理教材128-129页正文;了解各地区殖民体系崩溃的典型案例。为什么特别提到印度与巴基斯坦、埃及收回苏伊士运河、古巴和巴拿马收回运河(课本标注)问题3:阅读教材129页“史料阅读”;你能得出哪些信息?(写在书上)问题4:结合教材和学案【拓展1】;回答教材130页“思考点”(课堂提问) 【拓展1】世界殖民体系的崩溃1.背景:(1)宗主国(殖民国家)国力衰落,在世界体系中的地位下降;(2)二战后殖民地半殖民地民族经济的发展,增强了其主权和民族国家意识,促进了民族解放力量的增长;(3)两极格局的形成,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力量壮大,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民族解放斗争;(4)联合国的非殖民化活动,推动了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5)新老殖民主义者的矛盾与斗争为殖民地半殖民地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6)第三世界国家的联合。(不结盟运动)2.概况亚洲代表在印度人民反抗斗争的压力下,英国被迫同意印度独立;20世纪50年代,印度和巴基斯坦都成为共和国;印度尼西亚等也纷纷独立影响帝国主义在亚洲的殖民体系瓦解非洲代表1953年,埃及成立共和国,1956年收回苏伊士运河主权,英军撤离运河区1962年,阿尔及利亚独立1960年,有17个非洲国家独立,这一年被称为“非洲年”影响到20世纪60年代末,英、法、比、葡等国在非洲的殖民帝国彻底崩溃拉丁美洲代表1959年,以卡斯特罗为首的古巴革命力量推翻了美国扶植的傀儡政权,1961年古巴社会主义国家建立巴拿马人民在1999年从美国手中收回了巴拿马运河区的全部主权瓦解标志1990年纳米比亚独立,标志着帝国主义在非洲的殖民体系最终崩溃,也标志着世界殖民体系的最终瓦解。特点(1)时间长,范围广,相互支持,并且不断向纵深发展;(2)斗争方式多样,多数国家是通过和平方式取得胜利的;(3)成果大,摧毁了世界殖民体系,第三世界崛起,有力冲击了两极格局;(4)一些国家独立后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建立了社会主义和民族主义两类国家体系;(5)多数国家独立后,仍然与宗主国保持密切的政治、经济和军事联系。影响●●(1)对亚非拉国家:实现了亚非拉的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为亚非拉国家经济现代化奠定基础。(2)对世界:①发展中国家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国际舞台,推动了世界多极化发展趋势,冲击了两极格局;②有利于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③有利于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④促进了世界和平与发展。 【拓展2】苏伊士运河危机苏伊士运河危机,也被称作第二次中东战争,在1956年10月至11月之间爆发。这场危机由埃及总统纳赛尔国有化苏伊士运河公司引起。之后英国、法国和以色列联合入侵埃及,但在美苏为首的国际压力下撤兵 (2)苏伊士运河的战略重要性:苏伊士运河连接地中海和红海,对欧亚海上贸易至关重要,是英国和法国从殖民地(特别是中东的石油)运输资源的主要通道。 ①国有化和反应:1956年7月26日,纳赛尔宣布将苏伊士运河国有化,以在西方拒绝贷款后建设阿斯旺大坝。这一行为激怒了英法,它们会担心失去对运河的控制和影响。 ②军事介入:英法和以色列秘密合作,以军于10月29日攻击埃及西奈半岛,随后英法军队入侵埃及以“保护”运河。然而,这实际是预先安排的借口,以便英法重新控制运河。 ③国际反应:国际社会,特别是美国和苏联,在联合国中强烈谴责侵略。国际压力迫使侵略国接受停火,并撤出军队。(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