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276263

古诗词诵读《将进酒》课件(共21张PPT)2025—2026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日期:2025-11-06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58次 大小:1913224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古诗词,必修,选择性,语文,高中,统编
  • cover
(课件网) 将(qiānɡ),请。 进酒,饮酒。乐府旧题,相当于“劝酒歌”,内容多写饮酒放歌时的情感。南朝的《将进酒》:“将进酒,庆三朝。备繁礼,荐嘉肴。”《将进酒》落到李白手里,又会变成什么样?初读感知1.听朗诵音频,标注读音2.从诗中找出能体现诗人情感的关键词,并绘制情感变化的曲线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 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从情感的变化中可以看出 李白最不在意的是——— 最在意的是——— 钱财 酒、乐、名 贯穿李白始终的性格底色是 狂 此诗大约作于天宝十一载(752)。李白和友人岑勋在嵩山另一好友元丹丘的颍阳山居做客,三人登高欢饮。752年意味着什么?距赐金放还(744年)已过去八年;距安史之乱(755年)只剩下三年。李白并不得意国家也不得意历史背景 仗剑去国 辞亲远游 (25-30) 奉诏入京 供奉翰林 (42-43) 奸佞当道 赐金返还 (43-54) 安史入幕 (55-58) 李白人生起落(701-762) 初入长安 无功而返 (31-42) 得道飞升 (58-62)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 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鲍照《拟行路难》 君不见河边草。冬时枯死春满道。 君不见城上日。今暝没尽去。明朝复更出。 今我何时当然得。一去永灭入黄泉。 人生苦多欢乐少。意气敷腴在盛年。 且愿得志数相就。床头恒有沽酒钱。 功名竹帛非我事。存亡贵贱付皇天。 对比两首诗歌在意象上有何相似之处。 曹操: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李白: 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 “及时行乐”是奢靡的人生观吗? “借酒消愁”是消极的逃避方式吗? 李泽厚《美的历程》 李泽厚认为,魏晋文人的饮酒行为,是对“旧传统、旧信仰、旧价值”的否定———当两汉经学的道德规范不再可信,文人以“饮酒放达”突破礼教束缚(如阮籍居丧饮酒、刘伶裸形醉酒),这种行为的本质是“对个体生命、意义、命运的重新发现与追求”,酒成为“人的觉醒”在生活方式上的直观体现。 他指出,魏晋文人的“饮酒行乐”并非消极沉沦,而是“在怀疑论哲学思潮下对人生的执着”:酒承载着对“生年不满百”的生命焦虑,也寄托着对精神自由的渴望。例如刘伶《酒德颂》中的“饮酒忘忧”,实则是借醉意消解现实的痛苦,在“幕天席地”的放达中,藏着对生命价值的深沉感慨。 细读感知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时间夸张,极言时间之快———人生短暂 悲而不伤,悲而愈壮———积极的力量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空间夸张,极言黄河之壮———自身渺小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悲 管它人生渺小、短暂,我就要及时行乐 夸张、比喻 比兴、反衬 《金缕衣》———杜秋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