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2025-2026学年高一10月月考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经过百年的探索传承,中国新诗写作历经了语言的解放、诗意的嬗变和体系的确立,逐渐显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很多新诗写作者,以非常优秀的作品彰显了新诗写作的诸多可能。例如诗人昌耀的《河床》,激情、凝重、壮美,有着饱经沧桑的情怀,有着苍茫雄浑的西部人文背景。又如穆旦的《不幸的人们》,具有浓郁的象征意味,诗歌语言也独具一格。再如冯至的《十四行诗》,抒情意味十足,又充满哲理。 诗人要在“现实”中发现诗意,并建构现实与诗歌之间的关系。诗歌来源于现实,但同时又超越现实。新时代的诗人需要不断创新、综合,既走向社会、走向现实,也走向内心、走向人性,将充满诗意而又泥沙俱下的现实、波澜不惊而又沟壑纵横的内心、复杂多变而又矛盾百出的人性充分结合起来。 对于诗人而言,诗歌写作不能同质化。那些精致的、唯美的诗歌是好的,那些粗粝的、充满烟火味的诗歌也应该是好的。现实是生机勃勃的,充满差异性的,诗歌创作亦应如此。每一个诗人都要寻找到自己的诗歌道路,探索对世界和自我的诗意表达。一个诗人在自己的写作中,往往都有自己的显在或隐在的“写作谱系”,立足于自己的“现实”,不苟同,不附和,才能凸显个人的写作理想与写作标准。另外,诗歌理论批评对于诗歌创作也有着良好的助推作用。 新时代的诗歌写作实践中,“但愿我们真正成为我们人民的良心”(塞弗尔特)。诗人应该深深扎根人民。好的诗歌在于突破,在于创造,在于能够触动人心,能够被读者喜爱,能够流传下去。在现实土壤的孕育下,诗人应拿出好的作品来为这个时代作证,展现“现实”中真实的“爱”。 (摘编自马占祥《诗歌与现实》) 材料二: 在百年新诗的发展历程中,现实主义诗歌无疑占有重要地位。自胡适提出“作诗如作文”的观念以来,新诗在语言和形式上发生了显著的变化。这种变化不仅体现在表达方式上,更表现在内容层面上,使得新诗能够容纳更丰富的现实经验。在整个新诗的发展版图中,尽管存在着多种不同样态的诗歌,但是现实主义诗歌绝对是其中重要一脉。新世纪以来,对现实主义诗歌的呼声愈来愈高。值得注意的是,现实主义诗歌“装置”中一直存在着“现实”与“诗歌”之间的复杂张力。那么,对于现实主义诗歌创作来说,“现实”如何才能真正转化为“诗歌”呢? 诗歌是一种“精致”的文体形式,重在展现出精粹凝练的艺术美,如西川所言,“诗歌是飞翔的动物”。从本质上来说,诗歌创造的是一种虚化的世界,追求的是超验性和超拔性。现实主义诗歌所营造出的艺术世界和客观世界不是一种简单对应的关系。它所涵容的抽象性不是对具体事物的简单取“象”,而是超越了个体事物的有限性,指向了象征意义的普遍性。诗歌的这种抽象性,在于对人类社会关系和社会实践的集中概括,在于对情感的淬炼和意义的提纯,在于用简短、韵致的语言表现出生命的多姿多彩。黑格尔认为:“抒情诗的原则是收敛和浓缩,在叙述方面不能远走高飞,而是首先要达到表现的深刻。”即强调诗歌的关键在于“收敛和浓缩”。言有尽而意无穷,这是诗歌的审美特点。 现实主义诗歌的重要特征在于真实性。席勒提出的“素朴的诗”即指向现实性;别林斯基认为“现实性的诗歌”的“显著特点在于对现实的忠实”;契诃夫强调的是“按照生活的本来面目描写生活,它的任务是无条件的、直率的真实”。由此可以看出,现实主义诗歌之于现实而言,最重要的就在于对现实生活进行客观、真实的描写。实际上,客观真实包含着两层含义:一方面对现实生活要致力于准确、客观的艺术表达,另一方面艺术所体现的真实要能反映出社会发展的本质真实。恩格斯强调,“除了细节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