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民解放战争》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选自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24课《人民解放战争》,上承抗日战争,下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建设,总共包括四个子目: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全面内战的爆发、国民党政权的统治危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主要讲述了抗日战争胜利后到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基本史实,中国共产党如何顺应民心,带领人民走向胜利的历史。 学情分析:飞书多维表+DeepSeek,生成班级“认知热力图”,从而分析学情。 本课的授课对象是高一学生,现阶段的学生思维活跃,勇于发表自己的观点,经过高中即将一个学期的学习,学生对于运用史料印证历史事实和对于解释历史现象有了一定的经验,能够初步把握高中历史学习的特点与方法。在初中阶段,学生已经学习过相关内容,大致了解人民解放战争相关知识,但学生的思维上缺乏整体性和思辨性,还未完全具备科学的历史思维和分析能力,因此,需要教师提供相关史料,引导学生运用历史方法探究人民解放战争的相关史实。 教学目标 1.时空观念:通过教材中的文字、图片史料,深入剖析重庆谈判的背景与成果。在特定的历史时空背景下,探究全面内战爆发的原因,系统梳理人民解放战争的发展进程,明晰国民党军事溃败与中国共产党军事胜利的历史史实。 2.史料实证:通过系统阅读、梳理教材内容,深入研读史料,以琼崖革命为独特视角,全面认识国民党坚持独裁内战的反动政策,以及其在统治时期面临的经济崩溃、政治困局与中国共产党通过统一战线、土地改革、完善党建等史实。在此基础上,深入探讨国民党政权走向失败,中国共产党走向胜利的内在原因,剖析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3.历史解释:通过系统梳理史料,紧密结合特定时代背景,对比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和平民主所付出的不懈努力,以及在琼崖解放区因地制宜实施的系列关键举措。以海南为独特视角,深入剖析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核心原因,并全面解读这一伟大胜利所蕴含的历史意义与时代价值。 4.唯物史观:对比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和平民主深入群众、凝聚民心的不懈努力,以及在琼崖解放区推行土地改革等贴合人民需求的关键举措,与国民党坚持独裁内战、漠视民众疾苦的行径形成鲜明对照。以海南为独特视角,深刻认识人民群众作为历史创造者的核心地位,深入剖析“民心所向”这一革命胜利的根本力量,揭示国民党统治覆灭的历史必然性,彰显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阶级性质,全面解读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胜利的深远历史意义与时代价值。 5.家国情怀:感悟在革命的烽火硝烟中,面对复杂局势,中国共产党凭借卓越的政治智慧与战略洞察力,精准把握时代脉搏,作出一个个关乎国家命运的关键抉择,引领人民跨越艰难险阻。追寻“人间正道”的征途,交织着汗水与血泪,充满无数挑战与考验,但中国共产党初心如磐,凭借顽强意志和坚定信仰,将一个个不可能变为现实,走向一个有一个胜利。 重难点分析 重点:重庆谈判、解放战争主要进程、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意义。 难点:琼崖解放的原因 教学资源和教学方法 教学资源:历史图片、历史地图、文字材料、多媒体即梦、Deepseek、豆包AI技术平台、可灵AI 教法:讲解法、问答法、情景教学法 学法:自主学习法、探究学习法 六、教学过程 【环节一】情境导入,引入主题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带来了两张 1945 年末抗战胜利后上海的街景老照片,现在咱们要让这些老照片“活”起来,请同学们观看之后思考当时上海经济状况是怎样的? 生:学生观察动态图片回答 师:1946年2月蒋介石由陪都重庆乘专机抵达上海,作为率领全国抗战取得胜利的领袖,蒋介石在上海获得了空前的人气与欢迎人们走向街道尽情的表达对抗战胜利的喜悦以及对国家未来发展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