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282341

第13课《与朱元思书》课件(共35张PPT)+素材

日期:2025-11-05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素材 查看:65次 大小:7926832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13课,与朱元思书,课件,35张,PPT,素材
    (课件网) 与 朱 元 思 书 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吴均 学习重难点 1、积累文言词汇,疏通文意,把握文章结构,掌握写景手法与骈文语言特色。 2、感受富春江山水的绮丽多姿,体会作者的高洁志趣和追求自由的情怀。 情境创设 古往今来,富春江以它绝美的景致吸引着文人墨客、旅游爱好者。 近期,富阳区文化旅游局计划举办“富春江文化旅游节”,为了让游客更好地感受到富春江的美景,邀请大家来当富春江的小导游。 活动一 跟随导游,吟咏文章 作者介绍 吴均(469—520) 南朝梁文学家、史学家。字叔庠,吴兴故鄣人。他的散文以写山水景物见长,文体清拔,时人或仿效之,人称“吴均体”。 本文是作者吴均写给友人朱元思信中的一段话,写的是浙江境内富春江的秋景, 与南朝陶弘景的《答谢中书书》可称双璧,同为六朝山水小品的名作。 文体知识 南朝时,我国文坛上盛行着一种讲求辞藻、声律、对偶的骈体文,这种文体的作品,大多追求一种形式主义的倾向。但这些骈体文中也不乏优秀作品,《与朱元思书》就是其中一篇出色的写景小品文。 骈体文,以偶句为主,讲究对仗和声律的文章,本文是骈体文。 初读解题 是“给予”的意思 吴均的朋友 即书信 与 朱元思 书 元 与 朱 思 书 本文是作者写给友人书信中的一段话,写的是浙江境内富春江的秋景,是一篇山水小品文。 了解富春江 富春江,全长110公里,一头连着素有“人间天堂”美誉的杭州西湖,一头连着有“天下第一奇山”美称的安徽黄山。而富春江本身又富有神奇的魅力,有人赞美富春江“揽天下奇景于一身”,元代的李桓评价“天下佳山水,古今推富春”。 欣赏朗读音频,置身其境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piǎo)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miǎo),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líng)/作响;好鸟/相鸣,嘤嘤(yīng)/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yuān)飞/戾(lì)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kuī)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音韵美: 这是一篇骈文,全文多用对仗的四字句,读起来节奏鲜明、音韵和谐、朗朗上口。 配乐吟诵 请你化身导游,配古筝乐曲《渔舟唱晚》吟诵,让游客感受到动人心弦的音韵之美,吸引他们来富春江旅游。 读第一段时,要放慢语速,读出泛舟江上的闲适感。“独”“绝”应一字一顿并拖长。 读第二段时,前面两句语调要平缓,后面一句“箭”“奔”要重读。 读第三段时,读“负势竞上,互相轩邈”时要稍快,要饱满有力。 提示 疏通文意 风烟俱 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都 同样的颜色 跟、随 向东或向西 名作动 独一无二的 表示约数 没有一丝儿风,烟雾也完全消散,天空和群山是同样的颜色。(我乘船)随着江流漂荡,任意向东向西漂流。从富阳到桐庐的一百来里(的水路上),奇山异水,天下独一无二。 消散 形作动 疏通文意 水都是浅青色,千丈之深的地方也能看到底。水底的游鱼和细小的石子也看得清清楚楚。湍急的江流比箭还快,那汹涌的波浪像飞奔的马。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浅青色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湍急的江流。湍,急流。 动作名,飞奔的马 超过 直接 障碍 疏通文意 夹着江水的两岸的高山上,都生长着茂密苍翠的树,透出一派寒意,山峦凭借(高峻的)地势,争着向上,仿佛都在争着往高处远处伸展,群山互相争着高耸,笔直地向上,直插云天,形成千百座山峰。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 竞 上, 互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