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284092

第12课 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 授课课件(共25张PPT)

日期:2025-11-25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52次 大小:1264591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12课,明朝,建立,清军,入关,授课
  • cover
(课件网) 【课程标准】 1.通过了解明统一全国和经略边疆的相关举措,认识这一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版图奠定的重要意义; 2.通过了解明封建专制的发展、世界的变化对中国的影响,认识中国社会面临的危机。 【学科素养】 1.结合明朝政治体制的变化,从“历史解释”角度认识明朝时期封建专制的发展和制度创新。 2.了解东南沿海的抗倭斗争和荷兰、西班牙殖民者侵占台湾等史实,从“家国情———角度认识中国社会面临的危机。 3.结合明朝对西藏和东北的治理,从“时空观念”角度认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学习目标 姓名:朱元璋 学历:无文凭,自学成才 家庭出身:贫农(至少三代) 籍贯:安徽凤阳 生卒:1328———1398 职业:和尚———皇帝 主要工作经历: 1328年———1344年 放牛 1344年———1352年 做和尚 1352年———1368年 造反 1368年———1398年 大明王朝皇帝 “耐人寻味”的简历 堂堂大元,奸佞当权。开河变钞祸根源。惹红巾万千。官法滥,刑法重,黎民怨。人吃人,钞买钞,何曾见?贼做官、官做贼、混愚贤。哀哉可怜 ——— 元·《醉太平·堂堂大元》 元朝后期,以蒙古族贵族为主的统治阶级,对各族特别是汉族人民的掠夺和奴役十分残酷。上黄河连年失修,多次决口天灾人祸让元末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的极端尖锐化,导致1351年爆发元末大规模农民起义。 近睹有元之末,主居深宫,臣操威福,官以贿成,罪以情免,宪台举亲而刻仇,有司差贫而优富。庙堂不以为虑,主添冗官,又改钞法,役数十万民,湮塞黄河,死者枕藉于道,哀苦声闻于天。 ———朱元璋:《讨张士诚檄》 元末明初,日本处于南、北朝对峙时期,长期战争造成大量落魄无赖的武士阶层,他们经常在中国东南沿海一带进行武装掠夺和骚扰。 【阅读探究】阅读材料结合所学,总结元朝灭亡原因?元朝灭亡又给明初统治者提代了怎样的治国经验? 一 、明朝政治制度的变化 一 、明朝政治制度的变化 (二)地方政治制度的变化 废行省,设三司 (一)中央官制的变化 1、废除宰相制度 2、设立内阁 3、宦官专权 思考:朱元璋为什么要废除宰相制度?理由是否充分? 结合【问题探究】中黄宗羲的说法,该如何评价此举? 想一想 自古三公论道,六卿分职,并不曾设立丞相。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今我朝罢丞相,设五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将犯人凌迟,全家处死。 ———《皇明祖训》 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罢丞相始也。………天下不能一人而治,则设官以治之,是官者,分身之君也………其后天子传子,宰相不传子,天子之子不皆贤,尚赖宰相传贤,足相补救,则天子亦不失传贤之意。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明太祖认为宰相一职并非自古就有,历史上宰相专权乱政,造成社会动乱,大权集于皇帝则有利于国家稳定。 加强皇权,维护统治。(实质目的) 黄宗羲认为废丞相导致明朝无善治。绝对皇权,存在皇帝独断的弊端 一 、明朝政治制度的变化 2.设内阁 朱元璋纪实 洪武十七年(1384年)9月14日至21日:平均每天要处理奏章207件,411事。诗云: 百僚未起朕先起,百僚已睡朕未睡。 不如江南富足翁,日高丈五犹披被。 明成祖: 选拔文官到文渊阁值班,充当秘书,辅佐皇帝处理政务,这个秘书机构即是“内阁” (1)设立原因: (2)形成 (3)性质: 明朝中后期,有的大学士深得皇帝信任,权力很大,常常被比喻为宰相。 思考:阅读教材并思考:内阁首辅是否等同于宰相? 材料一 我朝阁臣,只备论思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