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285166

8.3《琵琶行(并序)》课件(共30张PPT)2025-2026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日期:2025-11-05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88次 大小:1477229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2025-2026,必修,语文,高中,统编,学年
  • cover
(课件网) 琵琶行 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上册 白居易,字乐天,晚年自号香山居士和醉吟先生。祖籍太原,曾祖迁至下邽(今陕西省渭南县),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男团李杜白成员之一),白居易与他的“伯牙绝弦”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被称为“诗魔”、“诗王”。 唐代男团 TFBOYS “王俊凯” 代表作:《白牡丹》《买花》《长恨歌》《琵琶行》《观游鱼》《鸟》《赋得古原草送别》《问刘十九》《宫词》 知识点: “元白”--(元稹和白居易的并称) “刘白”--(刘禹锡和白居易的并称) “元轻白俗”--苏轼《祭柳子玉文》:“元轻,白俗;郊寒,岛瘦。”二人在诗歌革新中取得杰出成就,但白诗过于强调通俗平易,元诗还流于轻佻淫靡.后人“学浅切于白居易,学淫靡于元稹”,故苏轼讥之为“元轻白俗”。 知识点 白居易生活在由盛转衰的中唐时期,《琵琶行》写于元和11年(公元816年),是白居易被贬为江州司马时期的作品。这次打击在白居易的心灵留下很深的创伤,到江州后一年的生活更使他体验了社会的残酷和世态的炎凉。 《琵琶行》写作背景 其实平日他写的那些针砭时政的讽谕诗,早已引起权贵们的忌恨。正如他自己所说,「始得名于文章,终得罪于文章」。 解题 《琵琶行》原作《琵琶引》。白居易还有《长恨歌》。歌、行、引是古代歌曲的三种形式,后成为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三者虽名称不同,实则大同小异,常统称“歌行”。是一种具有铺叙记事性质的歌辞。 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都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富于变化。本诗是一篇抒彩很浓的长篇叙事诗。 歌、行、吟、引、曲、谣、辞统称“乐府歌行体“,属于古体诗。特点是“篇无定句,句无定字,以杂言为主,多口语化,声律自由”,富于变化,便于叙事、抒情。 汉乐府:指专门管理乐舞演唱教习的机构,成立于西汉汉武帝时期,乐府的职责是采集民间歌谣或文人的诗来配乐,以备朝廷祭祀或宴会时演奏之用,搜集整理的诗歌,后世就叫“乐府诗”。 铮 悯然 转徙 浔阳 瑟 声声思 捻 霓裳 衣裳 红绡 钿头银蓖 谪居 还独倾 呕哑 嘲哳 (zhēng) (mǐn) (xǐ) (xún) (sè) (sì) (niǎn) (nícháng) (cháng) (xiāo) (diànbì) (zhé) (huán) (ōuyā) (zhāozhā) 读准字音 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明年秋,送客湓浦口,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问其人,本长安倡女,尝学琵琶 于穆、曹二善才,年长色衰,委身为贾人妇。遂命酒,使快弹数曲。 贬官,降职。与下文所言“迁谪”同义。 古义:第二年 今义:今年的下一年 名作状,在夜里 歌女。 倡,古时歌舞艺人。 当时对琵琶师或曲师的通称。即“能手” 托身,这里指嫁的意思。 畅快 叫(手下人)摆酒。 酒:名作动,摆酒 译文:元和十年,我贬官到九江当司马。第二年秋季的一个夜晚,到湓浦口送一个朋友,听见船中有人弹琵琶,那声音,铮铮淙淙,很有京城里的韵味。问那个人,才知道她原来是长安歌伎,曾经跟曹、穆两位名师学弹琵琶,年纪渐大,姿色衰退,只好嫁给一个商人。我便吩咐摆酒,让她畅快地弹几只曲子。 小序 状后 省略、状后 文本研读 曲罢悯然,自叙少小时欢乐事,今漂泊憔悴,转徙 于江湖间。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六言,命曰《琵琶行》。 漂泊沦落 古义:于是创作 今义:因此 名作动,作诗 指七言诗。 译文: 她弹奏完毕,十分忧伤。叙述了年轻时候的欢乐情景;可是如今呢,飘零憔悴,在江湖中间辗转流离!我从京城里贬官出来,已有两年,心情平静,安于现状。听了她的话,这天晚上才感觉到被贬谪的味道。因而作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