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别了,“不列颠尼亚”》 选自《1949-1999新华社优秀新闻作品选集·对外新闻选》 作者署名为周婷、杨兴,实际上它是由周树春、胥晓婷、杨国强、徐兴堂四人的名字各取一部分组成的。其中周树春是新华社副总编辑,《参考消息》报社社长。 作者简介 从割让到回归:香港的百年历程 1842年,鸦片战争失败,清政府与英国签署了《南京条约》将香港岛割让给英国; 1860年,《北京条约》割让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 1898年,《展拓香港界址专条》,九龙、新界沦为英国殖民地,签订的“专条”中明确“以九十九年为期限”; 1982年,我国政府与英国政府就香港问题展开谈判,经过两年22轮谈判,在1984年12月签署了《中英联合声明》; 1997年,根据声明,香港主权在7月1日0时0分回归中国。 写作背景 ▲鸦片战争———乌涌口之战 ▲香港回归 文体知识 广义而言,除了发表于报刊、广播、互联网、电视上的评论与专文外的常用文本都属于新闻之列,包括消息、通讯(人物通讯、事件通讯、工作通信)、特写、速写(有的将速写纳入特写之列)等等; 狭义而言,新闻则专指消息,消息是用概括的叙述方式,以较简明扼要的文字,迅速及时地报道国内外新近发生的、有价值的事实,让别人了解。 一般采用客观报道形式,只用叙述手法,有时也适当进行一些描写,以增强具体性和现场感,没有特殊的必要,不应在消息中发表议论和抒情。 概念 ①真:内容真实,事实准确。②短:简明扼要,篇幅短小。③快:迅速及时,有时效性。④新:内容新鲜,有价值。⑤强:思想性和指导性强。 基本特征 何时(When) 何地(Where) 何人(Who) 何事(What) 何故(Why) 如何(How) 六要素 新闻的 五部分结构 标题: 导语: 主体: 背景: 结语: 文章的眼睛,标明作品的核心内容。 概括文章的主要事实,点明主题。开始的第一句或第一段文字。 说明起作用的历史情况或现实环境。 有时可无,作最后的总结或某些内容的补充。 导语的具体化具体介绍要报道的事实。 包括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五部分。 不一定有 缺一不可 背景和结语有时则蕴涵在主体里面,有时省略。 新闻的结构 引题 正题 副题 引题宜虚不宜实 正题宜实不宜虚 副题是对主题的解释、说明和阐述 副题 (新闻=消息)消息头 导语:“消息头”后的第一句话,用来提示消息的重要事实,使读者一目了然; 主体 引题 正题 文本脉络 导语1段 末任港督离港,英国管制终结 港督离任降旗仪式 告别仪式 政权交接仪式 “不列颠尼亚”号离港 英国在香港156年5个月零4天的殖民统治终结 别了,不列颠尼亚 结语11段 主体2-10段 第四场景 第二场景 第三场景 第一场景 写英方作别的无奈、哀伤,写他们“日不落余晖”不再,实际上都是用来侧面烘托中国恢复香港主权的强大国力。这便是这篇新闻报道的独特之处:不正面报道新闻的正方,而是通过叙述新闻报道相反一方的情况来侧面烘托新闻正方的情况。 《别了,不列颠尼亚”》这则新闻有三个“告别”场景,其新闻主角都是英方,却不写中国人,是否喧宾夺主 写英国撤离香港,既不能喧宾夺主,只写中方,更不能对英国痛骂一顿讽刺挖苦,但又要突出殖民统治结束的象征意义。 ———采访组 《新华日报》: 《中英香港证权交接仪式在港隆重举行》 写中方接管香港事务 《新华社》:《别了,不列颠尼亚》 写英方撤离香港 作者为什么选择“不列颠尼亚”这艘船作为标题? “不列颠尼亚”号:这是一艘英国皇家游轮,被吉尼斯评为世界上最大的游艇,是英国女王或王室成员到国外访问或在国内航行时的正式私人寓所,1953年下水到1997年退役,40多年间它曾代表英国造访了130多个国家,这艘在海上风光了近半个世纪的游轮,标志着大英帝国昔日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