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289718

【核心素养新理念】人教统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1课 古代日本(课件+视频)

日期:2025-11-26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素材 查看:21次 大小:5058960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视频,课件,日本,古代,11课,上册
    (课件网) 第四单元 封建时代的亚洲国家 第11课 古代日本 一、6世纪前的日本 二、大化改新 三、幕府统治 通过日本大化改新,初步了解中古世界历史发展的多样性。 02 03 01 了解6世纪前的日本和大化改新等史事。(时空观念、史料证实) 知道日本武士的形成及幕府统治的基本情况。(史料证实、历史解释) 掌握大化改新的内容及意义;初步理解改革是国家发展的动力。(唯物史观、家国情怀) 北海道 本州岛 四国岛 九洲岛 日西瓜地理位置: 日本位于亚洲东部,是由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四座大岛及附近数千个小岛组成的岛国。 ①岛国,岛屿众多、山地众多,平原少、多火山地震,资源匮乏。 ②便于发展渔业、航海业,便于畜牧业发展,灾害频繁,。 地理环境特点: 课程引入 西汉时期 东汉时期 曹魏时期 南朝刘宋时期 公元1世纪左右 公元3世纪左右 公元5世纪左右 日本小国林立部分国家与中国“通使” 光武帝赐 “汉倭奴国王印” 魏帝赐 “亲魏倭王印” 大和政权 统一日本 ①《史记》:秦始皇 “发童男女数千,入海求仙道”。 ②《汉书 地理志》记载:“乐浪海中有倭人,分为百余国,以岁时来献见云。” ③《后汉书 东夷传》记载:光武帝建武中元二年(57年),倭奴国奉贡朝贺,光武帝刘秀赐以印绶。 ④《三国志 魏书 乌丸鲜卑东夷传》记载,邪马台国在3世纪曾数次向三国中的魏进贡,并接受了魏帝的册封与印绶。 ⑤《新唐书》记载“咸亨元年(670年),遣使贺平高丽。后稍习夏音,恶倭名,更号日本。使者自言,因近日所出,以为名。” 汉倭奴国王印 我国史书上有关日本的记载 一、6世纪前的日本 1、大和政权统一日本 ①公元1世纪和2世纪时,日本出现了许多小部落。 ②3世纪时,在本州中部出现了一个较强大的奴隶制国家,叫“大和国”。5世纪初,大和政权统一了日本。 一、6世纪前的日本 2、大和政权的统治措施 ①大和国的最高统治者称为“大王”,大王依靠贵族统治全国。 ②领地上的居民以“部”的形式组织生产,从事农业的称为“田部”,从事海洋捕捞的称为“海部” 。 ③来自中国、朝鲜的移民也依其特长,分别被编入锦织部、锻冶部等。 ④部民是贵族的私有民,地位近似于奴隶。 二、大化改新 1、历史背景 ①6-9世纪,日本深受中国文化的影响。 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和政权的统治开始出现危机,据《日本书纪》记载:“各置己民,恣情驱使,又割国县山海林野田池,以为己财,争战不已。或者兼并万顷田,或者全无容针之地。土地和财富不断集中,社会矛盾空前尖锐。甚至地方贵族反抗中央贵族,政局十分混乱。贵族控制着经济和政治,威胁中央统治。在这种情况下,大和皇族决定进行改革。 ②7世纪中期,日本社会矛盾尖锐、政局混乱。 二、大化改新 2、概况 645年,大和皇族中的改革派发动宫廷政变,孝德天皇即位,年号大化。从646年开始,日本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史称“大化改新”。 打击了奴隶主贵族势力,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巩固统治 二、大化改新 3、主要内容 政治上: ①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 ②地方设国、郡、里三级,由中央派官治理。 二、大化改新 3、主要内容 经济上: ①土地国有制:废除一切私地、私民,将土地、部民收归国有,成为公地、公民。 ②班田收授法:国家将土地分给公民,每隔六年授田一次,不能终生使用,也不能买卖。 ③统一赋税。 抑制了土地兼并,减少了剥削,使得底层的劳动人民生活有了保障。 提高了生产者的积极性,促进了日本社会经济的发展。 不仅充实了国库,也提升了政府的综合实力 二、大化改新 4、影响 ①大化改新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②大化改新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