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第六单元 学习之道 第10课 劝 学 基础觉醒 文言必备知识 建议用时:20分钟 1.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含义。 (1) 劝学 _____ (2) 金就砺则利 _____ (3)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_____ (4) 声非加疾也 _____ (5) 而闻者彰 _____ (6) 风雨兴焉 _____ 鼓励。 接近、靠近。 检验。 劲疾。 清楚。 起。 2.“而”字主要有以下用法,下列句中加点的“而”属于哪种用法?请把相应用法的序号填 在句后的横线上。 a.连词,表并列关系。 b.连词,表递进关系。 c.连词,表转折关系。 d.连词,表顺承关系。 e.连词,表修饰关系。 f.连词,表因果关系。 (1)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___ c 【解析】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而”是连词,前后内容是转折关系。 (2)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___ a 【解析】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而”是连词,表并列关系。 (3) 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 ___ e 【解析】 “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是连词,表修饰关系,“顺风”是“呼”的状语,表示“呼” 的方式。 (4) 锲而舍之 ___ d 【解析】 “锲而舍之”,“而”是连词,表顺承关系。 (5)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__ f 【解析】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而”是连词,表因果关系。 (6)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___ b 【解析】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而”是连词,“博学”和“参省”之间是递进关系。 3.解释下列各组加点词语的意义。 (1) 假 ①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_____ ②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_____ ③ 乃悟前狼假寐 _____ 借助,凭借。 借。 假装。 (2) 闻 ① 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_____ ② 博闻强识 _____ ③ 不求闻达于诸侯 _____ 听到,听见。 见闻。 闻名,著称。 (3) 望 ① 吾尝跂而望矣 _____ ② 先达德隆望尊 _____ 向远处看。 声望。 (4) 于 ① 青,取之于蓝 _____ ② 而青于蓝 _____ 介词,相当于“从”。 介词,表示比较,相当于“比”。 4.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意思。 (1) 以为轮 _____同“____”,_____ 煣 用火烘烤木材使之弯曲。 (2) 虽有槁暴 ____同“____”,_____ 有 又 再。 (3)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____同“____”,_____ 知 智 见识。 (4) 君子生非异也 ____同“____”,_____ 生 性 天性。 5.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与现代汉语基本相同的一项是( ) A A.学不可以已 B.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C.蚓无爪牙之利 D.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解析】 A项,可以:古义和今义相同,都表示能够。B项,博学:古义,广泛地学习。今义, 学问广博精深。C项,爪牙:古义,人或动物的爪脚和牙齿。今义,爪和牙是猛禽、猛兽的 武器,比喻坏人的党羽。D项,寄托:古义,藏身。今义,托付;把理想、希望、感情等放在 某人身上或某种事物上。 6.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词类活用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 B A.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B.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C.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D.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解析】 A项,日:名词作状语,每天。B项,水:名词作动词,游泳。C项,下:名词作状语, 向下。D项,箕畚:名词作状语,用箕畚装土石。 7.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A.《荀子》一书现存的32篇,均为战国末期思想家荀子所创作,渗透着荀子的思想观点。 B.“君子”是古代统治者和一般贵族男子的通称,也指有学问、有修养的人。 C.“跬步”,古代称跨出一脚为“跬”,跨出两脚为“步”,也被用于形容极近的距离、数量 极少等。 D.“驽马十驾”的“驾”是一天的行程。用马拉车,一天叫作一驾,十驾就是十天的路程。 【解析】 A项,《荀子》一书现存的32篇中大部分为荀子自著,其余为荀子弟子记录的荀 子言论和思想观点。 8.下列对文中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