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292376

6《芣苢》《插秧歌》课件(共41张PPT)2025-2026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日期:2025-11-06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88次 大小:2855875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2025-2026,必修,语文,高中,统编,学年
  • cover
(课件网) 诗词中渗透的劳动之美,让我们洞察到了劳动的磨砺与艰辛。 翻开线装旧籍,与劳动结缘的词赋铺天盖地。泼墨勾勒中,有“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的通俗,有“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的闲适,有“乡村四月闲人少, 才了蚕桑又插田”的忙碌,也有“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的辛酸。这些意境优美的诗词,是对劳动中酸甜苦辣的真实而又自然的讴歌,是作者与劳动者心领神会的琴瑟合奏。这些劳动创造的奇迹,笃勤奋进的精神,撑起了时代进步的航船,奏响了铿锵的时代强音。 导入:青春最靓,劳动最美 青春最靓,劳动最美 ———《芣苢》《插秧歌》联读 核心素养 语言建构与运用: 了解《诗经》,诵读诗歌。读出抑扬顿挫,读出轻重缓急。 审美鉴赏与创造: 赏析诗歌中的艺术手法,品味诗歌语言。 思维发展与提升: 结合注释,读懂诗歌。 描绘诗歌展现的劳动场面。 文化传承与理解: 感受劳动热情,分析蕴含的情感。 1 2 3 4 任务一 了解文学常识 文章出处:《诗经·国风·周南·芣苢》 《诗经》是中国 的开端,是 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 至 大约五百年的诗歌,共 篇。 汉代时被尊为儒家经典,故称《诗经》。 ` 现实主义诗歌 最早 西周初年 春秋中叶 305 ` 正声雅乐,是宫廷宴享或朝会时的乐歌。分大雅和小雅,多为公卿贵族所作,105篇。大雅为歌功颂德之作,小雅多讽刺之声。如《小雅·采薇》《小雅·鹿鸣》。 文化常识———《诗经》六义:风雅颂、赋比兴 即祭祀乐歌,用于宫廷宗庙祭祀祖先、祈祷和赞颂神灵,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共40篇。 即国风,是各地民歌,共有15国风,160篇,是《诗经》 中的核心内容。如《国风·周南·关雎》《国风·秦风·蒹葭》 《诗经·卫风·氓》《诗经·国风·周南·芣苢》。 ` 表现手法 “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比就是打比方,借一个事物来比喻另一个事物或情感。 “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就是借助其它事物为所咏之内容作铺垫。 “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赋就是铺陈直叙,即诗人把思想感情及其有关的事物平铺直叙地表达出来。 文化常识———《诗经》六义:风雅颂、赋比兴 诗经———赋、比、兴 指出下列诗句分别运用了赋、比、兴的哪种手法?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兴 ———比 ———赋 ———兴 文章出处:《插秧歌》杨万里 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江西省)人。南宋大臣,80岁时病逝。因宋光宗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被为“诚斋先生”。风格特征———活泼自然,饶有谐趣。代表作有《小池》《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等。也有不少反映民间疾苦、爱国忧时的诗篇,蕴含着对国家残破、中原未复的深沉郁愤之情。 淳熙六年(1179)春,杨万里任满归乡,途经衢州(今浙江衢州市),时值农田大忙季节,目睹一户农家插秧之辛劳,作该诗。 任务二 读懂诗意,吟咏诗韵 题目剖析 芣苢,车前草,春夏生长,遍布于荒野路边,其嫩叶可食,全草可入药。 因此,当芣苢粲粲结子之时,妇女们结伴而出,竞相采撷,场面热烈。周南地方的歌谣中正平和,历来被认为是“正风”的典范。人们在劳动时以歌谣表达内心的情感,于是有了《芣苢》等诗篇。 芣苢(fú yǐ) 《诗经·周南》 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duō luō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jié xié 采采/芣苢,薄言/袺之。采采/芣苢,薄言/襭之。 美读译诗 芣苢 长势茂盛的芣苢,我们把它采起来。长势茂盛的芣苢,我们采下获得它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