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292437

第二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共6份打包)必修 中外历史纲要(上)

日期:2025-11-11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学案 查看:13次 大小:581080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第二,发展,纲要,历史,中外,必修
    第二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 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 ◇单元坐标 ◇单元主旨   本单元主要讲述了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及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这一时期,中华文明历经曲折发展,逐步走向繁荣。 1.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220—589年):封建国家分裂,各民族相互交往交流,出现民族交融局面;随着北民南迁,南方开发初见成效,为经济重心南移奠定了基础;魏晋时期佛教和道教迅速传播,冲击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儒学吸收佛教和道教的精神,有了新的发展。 2.隋唐时期(581—907年):581年隋朝建立,但国祚短暂,不久就灭亡了。618年唐朝建立,前中期国力强盛,疆域辽阔,经济繁荣,民族往来和对外交往活跃,制度文明呈现重要创新;唐朝复兴儒学。安史之乱后,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严重削弱,唐朝由盛转衰,最终演变为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隋唐时期,科技成就领先世界,文学艺术辉煌灿烂,对外文化交流频繁,对当时的世界产生了重要影响。 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课标要求】 1.了解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更迭的历史脉络。(时空观念、历史解释) 2.认识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区域开发。(历史解释、唯物史观、家国情怀) 【时空定位】 学习任务一 三国与西晋 1.三国鼎立(220—280年) 政权 建立 都城 特点 魏 220年,曹丕称帝,国号魏,东汉灭亡 洛阳 魏国国力较强,略占上风 蜀 221年,刘备称帝,史称蜀汉 成都 蜀、吴两国加强对南方少数民族地区的治理 吴 229年,孙权称帝,国号吴 建业 2.西晋 (1)建立:266年,司马炎代魏称帝,国号晋,史称西晋。 (2)统一:280年,西晋灭吴,完成统一。 (3)危机 ①匈奴、羯、氐、羌和鲜卑等少数民族不断向内地迁徙。 ②西晋宗室诸王展开对中央权力的争夺,演化为内战。 (4)灭亡:316年,西晋被内迁匈奴贵族所灭,中国历史进入一个比较长的政权分立时期。 微思考1观察教材P29《西晋末年内迁少数民族分布与北方流民南迁示意图》:指出西晋末年人口迁移的特点。 提示 边疆少数民族内迁和北民南迁。 微思考2阅读教材P29《西晋颁给内迁少数民族酋长的“晋归义羌侯”印文》:这一印文有何史料价值 提示 印文是反映西晋时期民族交融的实物见证,有重要的历史研究价值。 助学助考 1.必背———重要结论 ①东汉灭亡后出现三国鼎立局面,随后西晋短暂统一。 ②内迁黄河流域的少数民族,接受汉族先进文化,促进了民族交融。 2.必考———核心概念 军阀:是指自成派系的军事集团。“军”即军事,“阀”是指有功劳或有权势的家庭。一国之内,自成派系的军事集团以武力占据部分地区,在一个国家内形成分裂对抗的局面,即军阀割据。 3.必知———易错易混 ①曹操生活在东汉末年,而魏国的建立者是其子曹丕,所以曹操不属于三国鼎立时期的人物。 ②三国鼎立实现了区域性的局部统一,相对于东汉末年的割据混战是历史的进步,不能认为三国代替东汉是历史的倒退。 4.必会———构图解史 三国政权变化示意图 学习任务二 东晋与南朝 1.政权更迭 (1)东晋:317年,司马睿在建康重建晋朝,史称东晋。 (2)南朝:420年,出身低级士族的武将刘裕夺取皇位,改国号宋。此后南方先后经历了宋、齐、梁、陈四个王朝,合称南朝。 2.士族崛起 (1)原因:自三国、西晋以来,一些声名显赫的士大夫家族世代把持官位,享受政治、经济等方面特权。 (2)影响:逃到南方的几家北方高门士族先后执掌朝政,成为东晋政权的主要支柱;他们争权夺利,势力逐渐衰弱。 3.江南开发 (1)原因:北方人民南下,带来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充实了劳动力资源。 (2)表现 农业 土地大量开垦,农作物品种增加,产量提高 手工业 纺织、矿冶、陶瓷、造船、造纸等行业都有明显进步 (3)影响:促进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