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292680

吉林省吉林市昌邑区校联考2025-2026学年第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图片版,无答案)

日期:2025-11-05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49次 大小:168334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吉林省,考试,答案,图片,试题,语文
  • cover
昌邑区2025一2026学年度上学期期中学业质量检测 七年级语文 语文试题共8页,包括四道大题,共20道小题。全卷满分120分。考 试时间为120分钟。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答题时,考生务必按照考试要求在答题卡上的指定区域内作答,在草稿 纸、试题上答题无效。 提示:请在答题卡上正确地书写汉字,做到端正、整洁。错字、别字每个 要扣0.5分。 一.积累与运用(15分) 请阅读文段,完成下列习题。(1-4题,各1分,共4分) 探寻古都之魅力 一条线,擘画了700多年。照着商周的模样、秦汉的形状,比着魏 晋的风格【甲】唐宋的风韵,蘸着辽金的遗墨,从中国的元代起笔【乙】 跨过元朝近百年的金戈铁马,纵贯明朝270多年的斑斓岁月,穿越清朝入 关后260多年的风云际会,一路纵笔如戈;记录下辛亥革命推翻封建王朝 的瞬间,附庸风雅过革故鼎新、救亡图存的篇章;挥如椽之笔书写新中国 的历史,以一张蓝图绘到底的豪迈,传承千年文脉,说明人民意志,璧画 出新时代的文化风采。这条线,就是纵贯南北、联接古今的北京中轴线。 1.文段中画线句有一处表达欠妥,请修改。 2.在文段【甲】【乙】两处分别填入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 A.【甲】,【乙】,B.【甲】、【乙】, C.【甲】,【乙】。 D.【甲】、【乙】; 3.针对下面书法作品所作赏析错误的一项是() 由法 A.用笔粗重饱满,雄健有力,与中轴线的厚重文化契合。 B.五字形体方正,笔画平直,尽显王者庄严之象。 C.单字墨浓笔畅,潇洒飘逸,笔画灵动尽在其中。 D.作品布局匀称,章法平和,观之韵味十足。 4.下面句子中修辞方法或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中轴线是北京城的灵魂和脊梁,站在景山万春亭上,屏息敛声观赏 着城市的美景,感受着中轴线的雄伟壮观。 七年级语文第1页(共8页) B.站在万宁桥上,感慨良多:古人设计的智慧固然令人佩服,今人弹 精竭虑想要恢复古桥神韵,重现盛世景象,不更值得赞赏吗? C.古老的正阳门就像一双历史的眼晴,静静看着身旁前门街区锐不可 当的变迁,守候着北京传统城市空间的突破和新生。 D.广场上游人络绎不绝。天安门讲述着中国的过去、现在和未来,见 证了中国从衰落到崛起的历史,因而成为人们心中的圣地。 5.七年级开展“诗韵·岁序物华”古诗文名句积累活动。请将下面空缺处的 古诗文原句填写在横线上。(11分。每空1分) 春之韵:朱自清在《春》中写道:“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1)」 他生长着”;“春天像小姑娘,(2) ,笑着,走着”。杜甫《江南 逢李龟年》中“(3),落花时节又逢君”,则道出了春光中的无 限感慨。 秋之思: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以“枯藤老树昏鸦,(4) 古道西风瘦马”勾勒出萧瑟秋景;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中“(5)】 一夜征人尽望乡”,抒写秋夜思乡之情;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中“遥 怜故园菊,(6) ”,借菊花寄托对故园的牵挂。 月之情:李白《峨眉山月歌》中“峨眉山月半轮秋,(7) ”, 描绘了秋月映江的清美画面;《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 “(8) ,(9) ”,借明月寄去对友人的深情。 海之怀:曹操《观沧海》以“(10) ,山岛竦峙”展现大海的 雄伟气象;王湾《次北固山下》中“潮平两岸阔,(11)”,则写 出江面开阔、风正帆悬的壮美景象。 二.阅读(45分) (一)文言文阅读(15分) 【甲】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 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 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乙】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 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