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294299

山东省泰安市宁阳县2025-2026学年七年级(五四学制)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图片版,含答案)

日期:2025-11-05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71次 大小:267425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山东省,期中,图片,试题,语文,考试
    2025—2026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质量检测 七年级语文参考答案 特别提醒:严格按照3.0版工作要求进行书写和卷面评价,所有题目均设置卷面分,书写不规范或卷面潦草的酌情扣分,严重的直接0分处理(含作文),且不接受仲裁! 一、积累与运用(36分) 1.D(3分) 2.C(3分) 3.B(3分) 4.C(3分) 5.(2分)参考示例:活动二:办一期以“交友之道“为主题的黑板报或手抄报;活动三:举行“如何正确交友”的辩论赛; 评分标准:每空1分,结合主题设计具体可行的活动形式,活动方案具有可操作性即可。 二、传统文化(46分) 6.A(3分) 7.D(3分) 8.C(3分) 9.D(3分) 10.(3分)河决曹村/泛于梁山泊/溢于南清河/汇于城下(每处1分,超过3处不得分) 11.(3分)有钱人都出去了,百姓都人心躁动不安,我和谁守城?我在这里,洪水决不会毁坏城墙。 评分标准:3处关键词:①皆:全,都;②“吾谁与守”是“吾与谁守”的倒装句:我和谁守城;③是:这,这里。关键词缺1处扣1分,翻译准确通顺即可。 12.(4分)①临危不惧(以身作则、亲民爱民)。从文中面对洪水威胁,苏轼没有选择逃避,而是坚定地留在城中,与百姓共渡难关可以看得出来。②未雨绸缪。从文中苏轼向上级请求增派劳力加固城墙,预防未来可能发生的水患可以看得出来。 评分标准:意思对即可,最少两条,每条2分:观点1分,结合原文1分。只罗列观点最多合计赋1分;照搬原句不阐释不得分。其他:足智多谋、未雨绸缪、公而忘私等。 【参考译文】苏轼调任徐州。黄河在曹村附近决堤,在梁山泊泛滥,从南清河溢出,汇聚在徐州城下。城墙即将被冲毁,城里的富人争着逃出城去避难。苏轼说:“如果富人都出了城,民心一定会动摇,谁和我一起守城呢?只要有我在这里,就不会让决堤的水毁了城墙。” 于是将富民们再次赶回城中。苏轼到武卫营拜访,把卒长叫出来说:“河水将要冲进城里,事情很紧迫了,即使是禁军也要暂且为我尽力。”卒长曰:“太守您尚且不逃避洪水,我们这些小人应该为您效力。”于是率领他的士兵拿着畚锸出营,修筑东南方向的长堤,堤坝从戏马台起,末尾与城墙相连。苏轼天天住在城上,即使经过家门也不入,派官吏们分别在城墙各处守卫,最终保全了徐州城。又向朝廷要求调来服役的人,加高修筑旧城墙,修筑木制堤岸,用以防备洪水再来。朝廷听从了他的建议。 13.C(3分)(“任”是“任意”的意思,并非比喻句。) 14.(3分)雨后初晴,本来雨雾笼罩的群山一下子又全部凸突出来,山上大大小小的瀑布一齐飞流,呈现出一种奇妙的景象。(共3分,意思对即可。) 15.D(3分) 16.B (3分) 17.B(3分) 18.(7分)(1)回乐烽前沙似雪(2)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3)①枯藤老树昏鸦 ②影入平羌江水流(4)①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他领着我们上前去②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评分标准:每空1分,出现错别字或书写不规范的均不得分。 三、整本书阅读(7分) 19.(7分)示例:(1)(4分)人物一:①衍太太 ②怂恿阿祥打旋,装好人③虚伪、表里不一 人物二:①父亲②让我背《鉴略》后才能看会 ③严厉、固守封建教育、不尊重儿童天性 人物三:①藤野先生 ②向“我”了解中国女人裹脚 ③求实精神 评分标准:①②题每题1分,第②题超过10个字(含标点)不得分,第③题2分。任选其中一个人物即可,出现错别字或书写不规范的均不得分。 (2)(3分)①齐天大圣②蔑视权贵、具有反抗精神③忠诚不二、有情有义 评分标准:每题1分,共3分,②③意思对即可。出现错别字或书写不规范的均不得分。 四、现代文阅读(23分) 20.B(3分)(A项“未改变”错误;C项“主动帮助”无依据;D项“感动”“支持”与原文矛盾) 21.(4分)“全心全意”表现了百合努力开花时一心一意、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