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294645

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六单元 观察与批判 课件(共56张PPT)

日期:2025-11-23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71次 大小:927744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六,单元
  • cover
(课件网) 2025届课本复习必修下册第六单元 观察与批判 单元提示中包含的知识点 小说阅读的基础知识: 通过虚构的人物形象与故事情节反映社会生活,揣摩人情世态,表达对人生的思索。 熟悉小说题材,从人物、情节、环境三要素入手,理解他们的作用和相互关系,读懂小说。 小说主题的挖掘: 注意知人论世,在人物与社会环境共生、互动的关系中认识人物性格的形成和发展,关注作品的社会批判性。 单元学习任务中包含的知识点 小说社会环境: 关注小说的社会环境描写,概括社会环境的特点,并分析其作用。 小说的表达手法: 1、小说的突发事件,是情节运行的动力。 2、小说中细节描写的作用: 增强小说的真实感;衬托人物形象;助力情节发展;表现生活环境;揭示主题思想。 3、小说人物的个性化语言。 《 祝 福 》 壹 小说标题的含义和作用 (1)小说标题含义:小说标题含义一般从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两个方面来分析。表层含义就是标题的字面意思;深层含义是指标题的比喻义、引申义、象征义、特指义,它常常与文章的中心(主旨)有关。 (2)小说标题作用:①从人物看,分析标题是否对人物性格特点进行了概括,是否为塑造和突出人物形象服务,是否与人物命运有某种关系,是否对表达作者情感态度有作用。 ②从情节看,分析标题是否为小说的线索,以展开情节、贯穿全文;是否在文章开头设置了悬念、中间或结尾呼应了某个细节,以吸引读者;是否是对故事情节进行了概括。 ③从环境看,分析标题是否点明了时间、地点和环境,是否创设了故事发生的背景,渲染了环境氛围;是否具有深层次的社会意义。 ④从主旨看,分析标题是否使用了比喻、对比、双关、象征、反语等手法,寄托了作者的情感或深化了主题;是否具有暗示和象征意义;是否对主题的表达有画龙点睛的作用。 ⑤从艺术效果看,分析标题本身是否有鲜明的艺术特点,如形象生动、言简意赅等特点;分析标题是否新颖精妙,是否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发读者深入思考。 为何以《祝福》为题?有何作用?(6分) 答案:①情节:小说起于“祝福”,结于“祝福”,中间一再写“祝福”,情节的发展与“祝福”密切相关。(2分)②线索:“祝福”作为一个时间标志,把祥林嫂的人生悲剧串联起来,形成清晰的发展脉络,起到线索的作用。(2分)③主题:祥林嫂的悲惨遭遇是在“祝福”的欢乐气氛中展开的,鲜明的对比增加了祥林嫂遭遇的悲剧性,深化了小说的主题。(2分) “我”在小说中的作用 (1)结构上:作为全文线索,贯穿全文(串连起片断故事),使全文条理清晰,结构严谨。 (2)情节上:“我”参与到故事中(作为故事的参与者/见证者/叙述者),能推动故事情节发展。 (3)形象塑造上:通过写“我”对人物的态度(褒贬爱憎及其转变等),能更好地衬托主要人物,突出人物形象,使形象更丰满、更高大、更感人,性格更鲜明。 (4)主题表达上:通过“我”的言行表现及内心感触等能揭示主旨,深化作品主题。 (5)表达效果上:更好地反映人物心理,抒发感情。①故事由“我”叙述出来的,更真实可信,使叙事(人物事迹/人物形象)更真实感人;②直接表达“我”的内心感受,抒情更真切感人;③增强文章真实感与可信度。 “我”在文中起什么作用?(6分) 答案:①以“我”为叙述视角,使文中的人和事更具真实感。②“我”是贯穿全文的线索,故事情节是通过“我”的所见所闻所忆串联起来的。③通过“我”对祥林嫂的情感态度突出祥林嫂被封建礼教和封建迷信迫害的悲剧形象。④借“我”的感触和思考揭示反封建的主旨。(每点2分,答出三点即可) 概括小说的主题 把握主题四大着眼点:①从题材内容着眼,通过抓标题、抓主要事件来把握主题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