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2026学年上学期第一次月考 高 一 语 文 全卷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29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4小题,1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材料一: 生产力是社会制度变迁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因此,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大力发展生产力。党的二十大明确提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目标,为此必须在稳增长的基础上不断提升经济发展质量。高质量发展核心内涵就是通过提升经济的活力与创新力来实现有效率的增长。具体来说,就是通过产业基础高级化与产业链现代化,提高经济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而发展新质生产力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 创新对于发展新质生产力十分重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必须加强科技创新特别是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使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成果竞相涌现,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动能。” 创新内生于生产过程之中,是经济实体内部的自我更新,本质上意味着“毁灭”,并能创造出新价值。没有颠覆性科技创新活动与成果,不可能孕育出以新质生产力为核心的新产业、新业态与新商业模式。科技创新既包括基础研究阶段的学术思想与科研成果创新,也包括基础研究成果进入应用阶段的应用开发与中间实验阶段,科学家在科技创新中扮演了关键角色。例如,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载体数字经济以及人工智能新业态的发展都离不开关键技术的突破。我们必须通过关键核心技术的创新解决“卡脖子”问题,化解被西方压制的风险以及底层技术逻辑被替代的风险,如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人工智能的发展等都需要在高端芯片、工业控制软件、核心元器件、算法等方面的突破。 科技创新对于发展新质生产力固然重要,但科技创新能否通过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产业结构升级与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还要看制度构建能否有力地推动技术创新,如谁来创新、为什么创新、如何组织创新、如何保护创新成果等。制度创新对于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性验证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一个基本命题,那就是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但当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发展时,变更生产关系就成为推动生产力发展的关键环节。构建一个有助于激励创新、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高质量制度,就是要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为重点,实现产权有效激励、要素自由流动、价格反应灵活、竞争公平有序、企业优胜劣汰。 (摘编自杨瑞龙 石博文《新质生产力的核心引擎是创新》) 材料二: 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和科学技术、管理等要素,都是生产力形成过程中不可或缺的。更高素质的劳动者是新质生产力的第一要素,更高技术含量的劳动资料是新质生产力的动力源泉,更广范围的劳动对象是新质生产力的物质基础。 具体来看,与新质生产力匹配的不再是以简单重复劳动为主的传统劳动者,而是能够创造新质生产力的战略人才和能够熟练掌握新质生产资料的应用型人才。劳动资料中的生产工具是“人类劳动力发展的测量器”,随着原创性技术、颠覆性技术的发展和广泛运用,更加先进的新型生产工具将代替旧的落后的生产工具,实现大规模设备更新。生产工具的改进和广泛运用,必然会带来劳动对象范围的扩大,尤其是数据等较少受空间和时间限制的非物质形态,提升了新质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