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301669

浙江省绍兴市2026届高三上学期11月诊断性考试语文试题(PDF版,无答案)

日期:2025-11-07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52次 大小:190949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浙江省,考试,PDF,试题,语文,诊断
  • cover
2025年11月绍兴市高考科目诊断性考试 语文试题 说明:本试卷的所有答案一律写在“答题纸”上。 一、阅读(72分) ((一)阅读(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非农时代”的稻田 一、引言:田的含义 约五千年的农业文明,一千三百多年的科举制度,极其有限的耕地,无比稠密的人口,使庄稼和农田 在中华民族的文化中被寄子复杂的情感。既有▲的劳碌与艰辛,又有 的怡然与悠闲:既 有 的感慨和悲悯,又有」 的浪漫和挥洒。千百年来,近百分之九十的农民,养育着百分 之十的士大夫和他们的侍从。当农田和庄稼因为耕种者生存的需要而存在时,它所唤起的是艰辛和卑微的 关联情感,于是,离开它、背弃它便是世代中国人的普遍价值取向,唯有那少数通过科举而衣锦还乡的幸 运者,或者那些春风得意的文人雅士,才用审美的态度来观照庄稼和田园,并象征性地把它们引入城市园 林,如《红楼梦》贾府的“稻香村”。然而即便是“稻香村”也仅仅是数楹茅屋、两溜青篱、分畦列亩、 佳蔬莱花的矫揉造作的园林而已,难怪贾宝玉批其“非其地而强为地,非其山而强为山,虽百般精而终不 相宜”。田园之大美被湮没在农人的辛酸和士大夫的矫情中。 21世纪是一个需要重新审视我们田园的时代,在这个举国“农转非”的年代里,13亿的人口中每年 有1%的人离开土地进入城市,大量的农田被城市建设和各种形式的园区所侵占,从1998年到2003年, 全国的耕地面积减少1亿多亩,粮食的播种面积减少2亿亩,粮食的总产量减少1600亿斤。其中各类大 学城对农田的侵占非常可观,截至2003年12月的统计,全国已建和在建大学城有54个,它们小则几平 方公里,大则几十平方公里。与此同时我国每年新增人口1000多万,按人均占有粮食400公斤计,每年 需要增加粮食消费量46亿多公斤,土地的挥霍和粮食安全问题已成为国家的头等大事。我们看到多少崭 新的校舍在原有的高产农田中拔地而起,鲜花和修剪整齐的草坪替代了稻作和麦苗,宽广的马路和光洁的 广场铺装替代了田埂水渠。在这个有史以来最大规模和最快速的土地和人口的“非农化”过程中,我们不 但抛弃了农人对土地的珍惜情结,甚至连士大夫对田园的审美意识也没有,有的只是暴发户式的挥霍和铺 张。 在这样的时代和认识背景下,我们设计了沈阳建筑大学的稻田校园景观。本文介绍的设计是位于校园 西南角的稻田景观区域,占地约3公顷。 二、挑战、机遇和对策 项目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机遇和挑战 1,场地原属高产农田,是东北稻的种植地,土地肥沃,水源丰沛。这一场地特征在现场踏勘时便给 设计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尽管场地因建筑施工而面目全非,但茂盛生长的稗草、水蓼等乡土物种,仍然 能告诉设计者这里所适宜的植被。 2,时间紧迫:校方希望最短时间内形成新校园的景观效果,以迎接当年9月新生入学。 3.资金有限:校园基建预算基本只能满足校舍建设,很难有资金用于环境建设。 4,特色要求:新校园需要有独特的个性,而景观起着关键的作用。 这些机遇和挑战,注定了稻田将是一个最合适的景观战略。因为: 第一,稻田最适宜于本地生长,而且,东北稻有150-200天的生长期,因此,有较长的观赏期。 第二,稻田的建设和管理成本低,技术要求低,比传统校园的花草管理还要简单,几个普通农民就能 很好完成从播种到收割的全过程,不但如此,还可以有收入。 第1页共7页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