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第二单元 百家争鸣 第5课 《论语》十二章 基础觉醒 文言必备知识 建议用时:25分钟 1.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含义。 (1) 居无求安 居:_____ (2) 敏于事而慎于言 敏:_____ (3) 君子喻于义 喻:_____ (4) 克己复礼为仁 克:_____ (5) 勿施于人 施:_____ (6) 天下归仁焉 归:_____ 居住。 勤勉。 知晓,明白。 约束。 施加。 称赞,称许。 2.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C A.人而不仁 任重而道远 B.迩之事父 择师而教之 C.小子何莫学夫《诗》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D.敏于事而慎于言 不拘于时 【解析】 A项,而:连词,如果;连词,表示并列。B项,之:助词,不译;代词,他。 C项,夫:代词,那。D项,于:介词,对;介词,被。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C A.知者不惑 温故而知新 B.任重而道远 得道者多助 C.迩之事父 仰不足以事父母 D.就有道而正焉 故能就其深 【解析】 A项,第一个“知”,同“智”,明智,聪明;第二个“知”,知道,懂得。B项, 第一个“道”,道路;第二个“道”,道义,道德。C项,两个“事”,都是“侍奉”的意思。D 项,第一个“就”,接近,靠近;第二个“就”,成就。 4.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古义和今义。 (1) 一日克己复礼 古义:_____ 今义:_____ 一旦。 一天。 (2) 《诗》可以兴 古义:_____ 今义:_____ 可以用来。 表示许可。 5.请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类型并释义。 (1) 朝闻道,夕死可矣 _____ (2) 请事斯语矣 _____ (3) 见贤思齐焉 _____ (4) 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_____ “朝”,名词作状语,在早上。 “事”,名词用作动词,实践,从事。 “贤”,形容词用作名词,贤能的人;“齐”,形容词用作动词,与……看齐。 “内”,方位名词作状语,在心里。 6.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答案】 质朴超过文采就会粗野鄙俗,文采超过质朴就会虚饰浮夸。文质兼备,配合 适当,这才是君子。 【解析】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是判断句,“文质彬彬,然后君子”也是判断句。野: 粗野、鄙俗。史:虚饰、浮夸。 (2)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答案】 把实现仁道作为自己的责任,这不是很重大吗?一直到死方才停止,这不是 很遥远吗? 【解析】 “不亦重乎”“不亦远乎”中的“不亦……乎”是固定句式。 (3) 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答案】 有一个字而可以去终身实践它吗? 7.下列关于古代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A.《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语录文集,与《大学》《诗经》《孟子》合称“四书”。 B.士在先秦时期处于贵族的最低级,等级次于大夫。后泛指读书人。 C.小人是西周、春秋时统治者对被统治的劳动人民的蔑称。也指人格卑贱或见识短浅的人。 D.“六艺”既可以指礼、乐、射、御、书、数六种科目,也可以指儒家的“六经”。 【解析】 A项,“与《大学》《诗经》《孟子》合称‘四书’”错误。“四书”分别是《大学》 《中庸》《论语》《孟子》,没有《诗经》。故选A。 题型觉醒 名篇名句默写 建议用时:3分钟 8.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每空1分) (1) (2025山东聊城期中)新的学期到来之际,小明在日记本上抄录下《论语·泰伯》中 的文句“_____,_____”,激励自己要树立远大的志向,并要意志坚强。 士不可以不弘毅 任重而道远 (2) (2025新疆乌鲁木齐期中)部分西方国家对中国进行了一系列制裁,而中国对它 们也采取了一些相应的反制裁措施。个别国家指责我国违背贸易规则时,中国可以用 《论语·卫灵公》中的“_____,_____”这两句话来反驳。 己所不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