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第三单元 历史的现场 第9课 屈原列传 基础觉醒 文言必备知识 建议用时:15分钟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1) 争宠而心害其能 _____ (2) 屈平属草稿未定 _____ (3) 可谓穷矣 _____ (4) 其辞微 _____ (5) 楚诚能绝齐 _____ (6) 顷襄王怒而迁之 _____ 嫉妒。 撰写。 困厄,处于困境。 含蓄隐晦。 绝交,断绝关系。 放逐。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C A.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以一仪而当汉中地,臣请往如楚 B.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而自令见放为 C.王怒而疏屈平顷襄王怒而迁之 D.虽与日月争光可也虽放流,眷顾楚国 【解析】 A项,两个“以”,前者是连词,表顺承,不译;后者是介词,拿,用。B项, 两个“为”,前者是介词,被;后者是助词,表疑问语气,呢。C项,两个“而”都是连词, 表顺承,于是,就。D项,两个“虽”,前者是连词,表假设,“即使”;后者也是连词, 表转折,虽然。 3.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意思。 (1) “离骚”者,犹离忧也 ____同____,_____ 离 罹 遭受 (2) 人穷则反本 ____同____,_____ 反 返 追念 (3) 靡不毕见 ____同____,_____ 见 现 显现,显露 (4) 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 ____同____,_____ 指 旨 意旨 (5) 屈平既绌 ____同____,_____ 绌 黜 被罢免官职 (6) 亡走赵,赵不内 ____同____,_____ 内 纳 接纳 (7) 被发行吟泽畔 ____同____,_____ 被 披 披散、散开 4.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古义和今义。 (1) 出则接遇宾客 古义:_____ 今义:_____ 古义:各诸侯国的使节。 今义:客人(总称)。 (2) 明年,秦割汉中地与楚以和 古义:_____ 今义:_____ 古义:第二年。 今义:时间词,今年的下一年。 (3) 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 古义:_____ 今义:_____ _____ 古义:假话。 今义:外表上、形式上好像是运用正确的推理手段,实际上违反逻辑规律,做出 似是而非的推论;无理狡辩。 (4) 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 古义:_____ 今义:_____ 古义:委婉得体。 今义:不慌不忙,镇静,沉着;(时间或经济)宽裕。 5.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的活用类型,不属于同一类的一项是( ) D A.莫不欲求忠以自为方正之不容也 B.然亡国破家相随属其存君兴国而欲反覆之 C.其后楚日以削故内惑于郑袖 D.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 【解析】 A项,都是形容词用作名词,“忠诚的人”“端方正直的人”。B项,都是使动用 法,“使……灭亡”“使……破败”“使……保全”“使……振兴”。C项,都是名词作状语, “一天天地”“在内部”。D项,前者是名词作动词,“效法,继承”;后者是形容词作动词, “诋毁”。 6.判断下列句子的文言句式。 (1) 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 句式:_____ 判断句 【解析】 “……者,……也”表判断。 (2) 明于治乱,娴于辞令 句式:_____ 状语后置句(介宾结构后置句) 【解析】 “于治乱”“于辞令”都是介宾结构,分别作“明”“娴”的状语,正常语序为“于治 乱明,于辞令娴”。 (3)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句式:_____ 被动句 【解析】 “见”“被”都表被动。 (4) 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 句式:_____ 定语后置句 【解析】 “察察”意为“洁净的样子”,作“身”的定语,“之”是定语后置的标志,正常语序 为“人又谁能以察察之身”。 7.下列关于古代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A.《史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分本纪、世家、列传、书、表五种体裁。列传 用以记帝王及诸侯的事迹。 B.端午节,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是流行于中国以及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端 午节有赛龙舟、食粽等节日习俗。 C.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