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李凭箜篌引 教学目标 一 、了解李贺及其诗歌风格,诵读并感受诗歌语言的音乐美和意境美。 三 、掌握描写音乐的手法,提高古典诗歌审美能力。 二 、品味意境,体会李凭演奏的高超技艺,感知诗歌瑰诡的艺术风格。 雅号,多用于高雅的称号,也作称呼,多用于对他人的尊称。在独放异彩的唐代诗坛上,有许多诗人都有自己的雅号。例如,李白因诗风雄奇潇洒,被贺知章称为“谪仙人”,后世则称李白为“诗仙”;而杜甫则因诗篇洋溢着热爱国家、关心人民的崇高精神被后人尊称为“诗圣;白居易却因为常常“狂醉又引诗魔发,日午悲吟到日西”被世人送了个“诗魔”的美称。同学们,你还知道哪些唐代诗人的雅号呢? 诗佛王维、诗骨陈子昂、诗狂贺知章、诗豪刘禹锡、诗奴贾岛等等。那你知道“诗鬼”指的是哪位诗人吗?———李贺。那他为什么会被称为“诗鬼”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通过赏析他的代表诗作《李凭箜篌引》来探个究竟。 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教学过程 二、背景介绍 李贺是唐宗室郑王后裔,到李贺时家道已经彻底没落了,父亲李晋肃只不过是边疆上的一个小县令。李贺被诽谤讳父名而不得参加科举考试(“进士”讳“晋肃”),后只做过一个九品的奉礼郎,不久辞官归故里而卒,年仅27岁。 李贺年少时代就有才名,可惜仕途坎坷,怀才不遇,一生抑郁,于是形成了凄艳诡谲的诗风,故被称为“诗鬼”。其作品继承前代积极浪漫主义传统,驰骋想象,运用传说,熔铸词彩,创造出—种新奇瑰丽的境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一)知人论世 传说他每次出门,都骑着一头跛脚的瘦驴,背着一只旧锦囊,他边走边吟诗,每得佳句就写下来放进囊中,归来时再补足成篇。他的诗歌继承《楚辞》和乐府民歌的传统而有所创新,在诗歌的形式、意境、比喻、语言等方面不落前人窠臼,在中唐诗坛上独树一帜。优秀作品有《李凭箜篌引》《雁门太守行》《金铜仙人辞汉歌》《老夫采玉歌》等。名句有“天若有情天亦老”“黑云压城城欲摧”“桃花乱落如红雨”等,为后世所传颂。 《李凭箜篌引》是李贺的代表作,大约作于811-813年,当时李贺在长安任奉礼郎。 李凭是梨园弟子,也是著名的宫廷乐师,因善弹箜篌,名噪一时。“天子一日一回见,王侯将相立马迎”,身价之高,似乎远远超过盛唐时期的著名歌手李龟年。他的精湛技艺,受到诗人们的热情赞赏。唐代有很多诗人都描写过李凭的演奏。 教学过程 (一)解题 三、初步感知 引:一种诗歌体裁,属于乐府诗体。和“歌”“行”“吟”一样。 教学过程 (二)明确字音 神妪(yù) 瘦蛟(jiāo) 露(lù)脚 倚(yǐ)桂树 (三)划分节奏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四)翻译诗句 吴丝蜀桐制成精美的箜篌,奏出的乐声飘荡在晴朗的深秋。听到美妙的乐声,天空的白云凝聚,不再飘游。 那湘娥把点点泪珠洒满斑竹,九天上素女也牵动满腔忧愁。那是李凭在国都把箜篌弹奏。 乐声清脆时就像昆仑山上的美玉碎裂,和缓时如同凤凰鸣叫;悲切时仿佛是带露的芙蓉在哭泣,欢快时又像是盛开的兰花在微笑。 教学过程 优美的乐声使人觉得笼罩整个长安城的清冷的月光变得温煦起来,二十三根弦丝高弹轻拨,天神的心弦也被乐声吸引。 高亢的乐声直冲云霄,把女娲补的五色石震破,天界为之震惊,随之引出漫天秋雨声。 乐声把人们带进梦境,梦见李凭把技艺向神女传授(用典);湖里老鱼也奋起在波中跳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