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D D C B D 6-10 D D D C D C 12.AD 13. B 14.BD 15. C 16.(1)①. 产生气泡 ②. 0.05 ③.排除阴离子的干扰 (2)生成40mL气体所需要的时间 (3)2Fe2++H2O2+2H+=2Fe3++2H2O 17.答案:(1)E→C→D→A→B→H→G→F(1分) (2)(浓)(1分) (3)①除去氯气中混有的HCl气体(1分) ②干燥氯气(1分) ③吸收多余氯气,防止污染空气(1分) ④(1分) (4)湿润的淀粉—KI试纸变蓝(1分) (5)、(1分);棕色试剂瓶(1分);不能(1分);氯水中所含的次氯酸具有漂白性,能使pH试纸褪色(1分) 18.(1) ①. C ②. 1:10 (2) ①. ②. (3) ①. ②. 10 ③. BC ④. 19.答案:(1)①溶液中的红色物质被氯水中的HClO氧化褪色(1分) ②氯水中的HCl、HClO中和了NaOH(或与NaOH反应,NaOH被消耗)(1分) (2)取少量(1)中褪色后的溶液于试管中,滴加过量NaOH溶液,若溶液由无色变成红色,证明(1)中②成立(1分);若溶液仍为无色,证明(1)中①成立(1分) (3)(1分);稀硫酸(或稀硝酸、稀醋酸等)(1分);品红褪色(1分);ⅰ.酸溶液与反应生成了HClO(1分) ⅱ.密封保存(1分) 20.(1)10-12 (2)10-10mol/L (3)a+b=13 (4)BD (5)B (6)<高二化学第一次月考试题 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活化分子之间的碰撞即为有效碰撞 B. 增大压强不能降低活化能,但能增加活化分子百分数 C. 活化能的大小决定了反应能否自发进行 D. 使用催化剂能降低活化能,增加活化分子百分数 2.下列物质按照浊液、溶液、胶体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云、稀盐酸、医用酒精 B.葡萄糖溶液、氯水、雾 C.稀豆浆、冰水共存物、碘酒 D.泥水、食盐水、有色玻璃 3. T℃时,在2L刚性密闭容器中使X(g)与Y(g)发生反应生成Z(g)。反应过程中X、Y、Z的物质的量变化如图1所示;若保持其他条件不变,温度分别为T1和T2时,Y的体积百分含量与时间的关系如图2所示。则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A. 若改为恒温恒压条件,达平衡时Z的百分含量增大 B. 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升高温度,X的转化率增大 C. 反应进行的前3min内,用X表示的反应速率v(X)=0.2mol·L-1·min-1 D. 若改变反应条件,使反应进程如图3所示,则改变的条件是使用催化剂 4.下列离子方程式与所给事实相符的是( ) A.食醋去除水垢中的 B.去除废水中的 C.溶液与少量的溶液混合: D.碳酸镁与稀盐酸反应: 5. 将一定量纯净的氨基甲酸铵(NH2COONH4)置于特制的密闭真空容器中(假设容器体积不变,固体试样体积忽略不计),在恒定温度下使其达到分解平衡:NH2COONH4(s)2NH3(g)+CO2(g)。不能判断该分解反应已经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 ) A. v正(NH3)=2v逆(CO2) B. 密闭容器中总压强不变 C. 密闭容器中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 D. 密闭容器中氨气的体积分数不变 6.2015年10月6日,中国浙江籍科学家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奖理由是“发现青蒿素———一种用于治疗疟疾的药物,挽救了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数百万人的生命”。青蒿素(分子直径)能溶解于乙醇、乙醚,下列关于青蒿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在乙醇中形成的分散系属于悬浊液 B.分子直径比小,能透过半透膜 C.青蒿素分子不能透过滤纸 D.在乙醇中形成的分散系具有丁达尔效应 7. 下列物质的水溶液肯定呈酸性的是 A. 含H+的溶液 B. pH<7的溶液 C. 加酚酞显无色的溶液 D. c(H+)>c(OH-)的溶液 8.分别将6滴饱和溶液滴入:①5 mL 20 ℃蒸馏水中;②5 mL沸水中并加热至液体呈红褐色;③5 mL 20 ℃稀NaOH溶液中。下列有关相应分散系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分散质粒子直径:①<②<③ B.分散系稳定性:①>②>③ C.仅凭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