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311109

第20讲 氨气与铵盐高三一轮复习公开课教学设计

日期:2025-11-08 科目:化学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92次 大小:1996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氨气,铵盐,高三,一轮,复习,开课
  • cover
氨气与铵盐 一、核心素养目标: 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结合氨气泄漏处置、氮肥使用等真实情境,宏观描述氨气溶解性、碱性、还原性及铵盐热分解等性质,微观关联N原子成键特点解释性质,建立“结构→性质→用———认知逻辑。 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通过氨气制备方案优化、NH 检验设计等任务,学会选择实验器材、控制变量,分析误差并改进装置,提升探究严谨性与创新性。 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依据氨气性质预测反应产物,通过实验现象验证推理,构建非金属氢化物性质分析模型,迁移应用于氮族元素化合物复习。 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通过氨气泄漏应急处置、氮肥合理使用案例,认识化学物质的价值与风险,树立绿色化学理念与安全责任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氨气的化学性质、铵盐的特性、氨气实验室制法及NH 检验。 难点:氨气性质的综合应用、实验室制氨方案的优化与评价。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素材:氨气泄漏应急处置视频、喷泉实验创新视频、氨气燃烧实验视频、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氨气泄漏的紧急处置 播放视频:展示涉氨企业氨气泄漏应急演练视频(链接:https://www.iesdouyin.com/share/video/7179051186887183675/),聚焦“喷水稀释”“关闭阀门”“严禁动火”“检测残留”等关键环节。 问题链提问: “视频中用大量水喷洒泄漏的氨气,利用了氨气的什么性质?” “为何泄漏区域需要严格禁火?氨气是否具有可燃性?” “后续如何检测氨气是否清除干净?” 导入课题:氨气的这些性质与其结构密切相关,而由氨气转化的铵盐是农业核心肥料。今天我们围绕“氨气的性质→制备→铵盐应用”展开复习。 (二)任务一:解密泄漏处置———探究氨气的核心性质 核心任务:结合泄漏处置现象与实验证据,梳理氨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重点明确其还原性。 活动1:微观解释性质。展示氨气分子结构模型,引导学生分析:N原子的孤对电子使其易与H O形成氢键,解释“极易溶于水(1:700)”的物理性质;孤对电子结合H 体现碱性,对应视频中“喷水后碱性减弱”的原理。 活动2:实验验证碱性。教师演示简化喷泉实:向含NaOH固体的锥形瓶滴加浓氨水制氨气,收集后引发酚酞喷泉。 现象分析:“红色喷泉”证明氨气溶于水生成氨水显碱性(NH +H O NH ·H O NH +OH )。 拓展提问:“若将烧杯中液体换为浓盐酸,会出现什么现象?原理是什么?”(预测白烟,验证NH 与挥发性酸的反应)。 活动3:视频验证还原性。播放氨气燃烧实验视频,聚焦“纯氧环境点燃”“黄色火焰”“干冷烧杯内壁有水雾”等关键现象。 原理分析:明确氨气需在纯氧中才能燃烧,反应方程式为4NH +3O ===2N +6H O,解释泄漏现场“严禁动火”的原因———氨气与空气混合可能引发爆炸。 对比迁移:回顾氨气的催化氧化反应(4NH +5O ====4NO+6H O),强调“燃烧”与“催化氧化”的条件差异。 任务小结:梳理氨气“极易溶于水、显碱性、具还原性(纯氧中可燃)”的核心性质,关联泄漏处置的化学原理。 (三)任务二:应急备用方案———优化氨气的制备装置 核心任务:若泄漏现场需临时制备氨气校准检测仪器,设计并优化实验室制氨方案。 活动1:方案设计与评价。分组讨论实验室制氨的可行方法,列出两种核心方案: 方案1:加热NH Cl与Ca(OH) 固体(固固加热型)。 方案2:浓氨水与NaOH固体混合(固液不加热型)。 活动2:装置优化辩论。 提出问题:“方案1中试管口为何塞棉花?若没有酒精灯,如何快速制氨?”(结合资料:NaOH固体溶解放热,促进NH ·H O分解)。 展示改进装置:对比传统装置与“分液漏斗+锥形瓶+尾气处理”的一体化装置,强调“防对流、防倒吸、防污染”设计要点。 活动3:验满与尾气处理。结合导入视频的“检测残留”环节,明确验满方法:①湿润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