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绝密★启用前 2025年11月绍兴市高考科目诊断性考试 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 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阅读(72分) (一)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非农时代”的稻田 一、引言:田的含义 约五千年的农业文明,一千三百多年的科举制度,极其有限的耕地,无比稠密的人口,使庄 稼和农田在中华民族的文化中被寄予复杂的情感。既有▲的劳碌与艰辛,又有▲ 的抬然与悠闲:既有▲一的感慨和悲阀,又有▲的浪漫和挥洒。千百年来,近百 分之九十的农民,养有着百分之十的士大夫和他们的侍从,当农田和庄稼因为耕种者生存的需要 而存在时,它所唤起的是艰辛和卑微的关联情感,于是,离开它、背弃它便是世代中国人的普遍 价值取向,唯有那少数通过科举而衣锦还乡的幸运者,或者那些春风得意的文人雅士,才用审美 的态度来观照庄稼和田园,并象征性地把它们引入城市园林,如《红楼梦》贾府的“稻香村”。然 而即便是“稻香村”也仅仅是数楹茅屋、两溜青篱、分畦列亩、佳蔬莱花的矫揉造作的园林而已, 难怪贾宝玉批其“非其地而强为地,非其山而强为山,虽百般精而终不相宜”,田园之大美被湮没 在农人的辛酸和士大夫的矫情中, 21世纪是一个需要重新审视我们田园的时代,在这个举国“农转非”的年代里,13亿的人口中 每年有1%的人离开土地进入城市,大量的农田被城市建设和各种形式的园区所侵占,从1998年 到2003年,全国的耕地面积减少1亿多亩,粮食的播种面积减少2亿亩,粮食的总产量减少1600 亿斤,其中各类大学城对农田的侵占非常可观,截至2003年12月的统计,全国已建和在建大学 城有54个,它们小则几平方公里,大则几十平方公里。与此同时我国每年新增人口1000多万, 按人均占有粮食400公斤计,每年需要增加粮食消费量46亿多公斤,土地的挥霍和粮食安全问题 已成为国家的头等大事。我们看到多少崭新的校舍在原有的高产农田中拔地而起,鲜花和修剪整 齐的草坪替代了稻作和麦苗,宽广的马路和光洁的广场铺装替代了田埂水渠。在这个有史以来最 大规模和最快速的土地和人口的“非农化”过程中,我们不但抛弃了农人对土地的珍惜情结,甚至 连士大夫对田园的审美意识也没有,有的只是暴发户式的挥霍和铺张。 在这样的时代和认识背景下,我们设计了沈阳建筑大学的稻田校园景观。本文介绍的设计是 位于校园西南角的稻田景观区域,占地约3公顷。 语文第1页(共10页)试题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