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316237

20.青山不老 教案+课件

日期:2025-11-17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课件 查看:62次 大小:471685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青山不老,教案,课件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 青山不老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默读课文,说出老人在什么样的条件下,创造了怎样的奇迹。 2.引导学生体会课文为什么以“青山不老”为题目。 【拓展资源】 丛书:《丰收岭绿岛》《总想栽棵树》 【课型安排与课时建议】 略读实践课   课时建议: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 课件出示2011年感动中国人物杨善洲的颁奖词和个人简介: “感动中国”颁奖词:绿了荒山,白了头发,他志在造福百姓;老骥伏枥,意气风发,他心向未来。清廉,自上任时起;奉献,直到最后一天。六十年里的一切作为,就是为了不辜负人民的期望。 杨善洲(1927—2010),云南省保山市施甸县姚关镇人,扎根大亮山,义务植树造林,带领大家建成面积5.6万亩、价值3亿元的林场,且将林场无偿捐赠给国家。 在祖国的晋西北,也有这样一位身居山野的老人,他用自己的方式深深爱着他生活的那方水土。记者梁衡采访了这位老人,写下了《青山不老》这篇文章。今天,就让我们深入学习这篇文章,开启一场关于“绿的坚守”与“精神长青”的品读之旅。 活动一:探秘青山奇迹,感受艰辛与伟大 1.再读课文,同桌交流: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在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 ———十五年啊,绿化了八条沟,造了七条防风林带、三千七百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 2.这奇迹是在什么样的条件下创造的? ———从“大环境之险恶”“小环境之艰苦”两个方面读懂“在什么样的条件下创造的奇迹”。 ———大风肆虐 “怪物”盘踞之地 能逆吹牛马使倒行 ———五位老汉离世 老伴静静过世 女儿三番五次接他去城里遭拒 (从大环境和小环境两个方面进行探究,完成树状思维导图,进一步体会大环境的恶劣、小环境的艰苦。) 3.你从哪些语句中能感受到老人的艰辛与伟大? (1)从数字的正面描写理解“十五年创造的奇迹”。 十五年啊,绿化了八条沟,造了七条防风林带、三千七百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 (2)从大环境的侧面描写理解“十五年创造的奇迹”。 这是中国的晋西北,是西伯利亚大风常来肆虐的地方,是干旱、霜冻、沙尘暴等与生命作对的怪物盘踞之地。过去,这里风吹沙起,能一直埋到城头。当地县志记载:“风大作时,能逆吹牛马使倒行,或擎之高二三丈而坠。” (3)从小环境的侧面描写理解“十五年创造的奇迹”。 老人每天早晨抓把柴煮饭,带上干粮扛上铁锹进沟上山;晚上回来,吃过饭,抽袋烟睡觉。六十五岁那年,他组织了七位老汉开始治理这条沟,现在已有五人离世。他可敬的老伴,与他风雨同舟一生;一天他栽树回来时,发现她已静静地躺在炕上过世了。他已经八十一岁,知道终有一天自己也会爬不起来。他唯一的女儿三番五次地从城里回来,要接他去享清福,他不走。 活动二:悟“青山不老”,撰写颁奖词 1.说一说:课文为什么以“青山不老”为题? ———青山”表面上指老人创造的奇迹,实际上更象征着老人的执着精神像青山一样充满生机,赞颂了老人的高贵品质; “不老”则是说老人虽然会离开人世,但他种下的这片青山以及他崇高的精神会世世代代流传下去,永远“不老”。 小结:老人的生命与青山同在,青山是他的丰碑;老人的精神与日月同辉,日月是他的奖章。有这样的精神,青山还会老吗?永远不会! 2.再读杨善洲的颁奖词,体会它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 ———概括人物事迹;彰显人物精神或特点;言简意赅,饱含深情。 3.仿照表达的特点试着为文中老人写一段颁奖词。 4.写颁奖词后交流。 活动三:拓展阅读,循着绿意读懂坚守 1.拓展阅读丛书中文章《丰收岭绿岛》,借助关键句,说说丰收岭的绿岛是什么样的。 ———只见沙枣、杨、榆、柳,筑起莽莽的林带。透过绿墙的缝隙,后面是方格的农田,红的高粱,黄的玉米,白的棉花,正扬着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