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319547

1.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练习(含解析) 2025-2026学年统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下册

日期:2025-11-08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94次 大小:48535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2025-2026,必修,语文,高一,统编,学年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练习 一、语言文字运用 1.下列对《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人物理想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子路的理想是“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侧重军事与教化,展现务实的治国抱负 B.冉有的理想是“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侧重经济民生,体现谦逊务实的态度 C.公西华的理想是“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侧重礼仪外交,凸显谨慎谦和的品格 D.曾皙的理想是“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仅表达对闲适生活的向往,无深层思想内涵 2.下列对《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态度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孔子对於路“率尔而对”的回答表示赞赏,因其志向远大、敢于担当 B.孔子对冉有、公西华的回答未置可否,因其理想过于保守、缺乏魄力 C.孔子对曾皙的回答“喟然叹曰:‘吾与点也’”,是因为曾皙的理想契合儒家“礼乐和谐、天下大同”的终极追求 D.孔子对四位弟子的理想均不满意,仅曾皙的回答相对接近其期望 3.下列对《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艺术特色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对话为主展开情节,通过弟子们的言论展现各自性格与理想,人物形象鲜明 B.运用细节描写,如“率尔而对”“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生动刻画人物神态与动作 C.孔子的提问“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循循善诱,体现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 D.全文语言晦涩难懂,大量使用生僻虚词,不利于理解人物情感与思想内涵 4.下列对《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礼”的内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公西华愿为“小相”,体现对宗庙祭祀、诸侯会盟等礼仪的重视,契合儒家“克己复礼”的思想 B.子路的回答未提及“礼”,仅强调“勇”与“知方”,孔子虽未明责,但暗含对其“礼”的缺失的遗憾 C.曾皙的“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看似与“礼”无关,实则是“礼治”达成后“天下大同”的和谐图景 D.孔子对弟子理想的评价,核心标准是“是否符合礼乐制度”,与“仁”的思想无关联 5.下列对《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创作背景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反映了春秋末期礼崩乐坏的社会现实,孔子及其弟子渴望通过推行礼乐实现治国安邦 B.孔子周游列国后未实现政治抱负,退而讲学,本文记录的是他与弟子探讨治国理想的场景 C.四位弟子的理想虽各有侧重,但均围绕“治国理政”展开,体现儒家“入世”的人生态度 D.曾皙的理想与其他三位弟子不同,反映了道家“出世”的思想,与儒家理念格格不入 6.下列对《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当代价值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子路的“勇担当”、冉有的“务实干”、公西华的“谦好学”,为当代青年成长提供精神借鉴 B.孔子“因材施教”的教育方式,对现代教育注重个性化培养具有重要启示 C.曾皙的理想所展现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与当代“生态文明建设”相契合 D.文章仅记录古代儒家的治国理想,与当代社会的发展需求、青年的使命担当无关联 二、文言文阅读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夫子哂之。 “求,尔何如?”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