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319839

【学霸笔记】6.1 芣苢(教学课件+导学案+分层练+思维导图)-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上册

日期:2025-11-07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学案 查看:73次 大小:6088854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导图,必修,统编,人教,语文,高中
    起:人们出发去采摘荣首(1) 芣莒 重章叠唱 扬:采摘芣莒时的动作描写 (2) 欢快喜悦 收:芣莒采越多的情景(3)6.1芣苢 梯度分层 基础巩固:课堂衔接,回归教材,夯实根本 拔高提升:进阶训练,聚焦核心,提炼重难 思维拓展:情景构建,素养提升,高阶训练 1.下列词语中,加粗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劳动是一首亘古不变的歌,先民们怀着美好的心愿,踏上田野,唱出那“采采芣苢”的歌儿。一“采”,一“有”,一“掇”,一“捋”,一“祜”,一“撷”,那真是令人心旷神怡的情景。生活虽是艰难的事情,却总有许多快乐在。这艰难之中。而杨万里在看到农民农忙时,也体验到了别样的劳动乐趣。当看到农人们身披蓑衣,头顶箬笠“笠是兜鍪蓑是甲”,犹如戴盔挂甲的战士,在雨中抢种“雨从头上湿到胛”时,一幅劳动人民争分夺秒抢农时的繁忙劳作景象鲜活地展示了出来。于是,农忙抢种的一首作品就诞生了。 A.gèn duō lǚ móu jià B.gèng zhuì luō máo jià C.gèn duō luō móu ji D.gèng zhuì lǚ máo ji 2.解释下列句中加粗词的含义。 (1)薄言采之_____ (2)薄言掇之_____ (3)薄言祜之_____ (4)薄言襭之_____ (5)唤渠朝餐歇半霎_____ (6)秧根未牢莳未匝_____ (7)照管鹅儿与雏鸭_____ 3.根据情境默写。 (1)《诗经 芣苢》一诗通过动词的变换,将劳动的细节和劳动的过程真实地表现出来。其中,由“_____”到“_____”,是对采摘过程的细腻观察;由“_____”到“_____”,是对收工时满载而归的叙写。 (2)《芣苢》一诗出自《诗经 周南》,这是妇女们采集野菜时唱的一首民歌,它的起首句是:_____,_____。 (3)《芣苢》一诗中,“采采芣苢,_____。采采芣苢,_____”是对采摘过程的细腻观察。 (4)《芣苢》一诗中,“采采芣苢,_____。采采芣苢,_____”是对收工时满载而归的叙写。 诗经六义。 4.《诗经》“六义”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内容上分为_____、_____、_____三部分:《风》是_____;《雅》是周人的_____,又分_____和_____;_____是朝廷和贵族宗庙祭祀的乐歌,又分为《周颂》《鲁颂》和_____。 6.在艺术手法上主要采用赋比兴的方法: 赋:直接铺陈叙述,直截了当地表达所要_____,是_____最基本的表现手法。朱熹:“赋者,敷也,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如《邶风击鼓》所言“‘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很直接、很热烈地将自己的_____表达出来。 比:即_____,明喻和暗喻均属此类。朱熹:“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如《魏风硕鼠》通篇用比。 兴:即起兴,用_____。朱熹:“兴者,_____以引起所咏之词也。”如《周南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用“雎鸠鸟在河中叫”起兴。 7.与七言古诗相比,七律诗格律严密,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一,由八句组成,每句七个字,每两句为一联,共四联,中间两联要求对仗。下面是一位古诗词爱好者在党的十九大召开之后所作的一首七律,请将所给四句诗填写在横线上,使之成为一首完整的七律诗。下列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每逢佳节更情衷,_____。 _____,_____。 _____,政出和谐方大同。 香茗品来夸未尽,家山习习又清风。 ①快意常如秋月满 ②心多自信得宽广 ③寒霜不减一旗红 ④小字云笺记岁丰 A.①③④② B.④②①③ C.③②④① D.④①③② 8.下列关于《诗经》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大抵是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五百年间的作品。本称《诗》,据传是孔子撰写,汉代将它奉为经典,故称《诗经》,共305首。 B.《诗经》中的“雅”多是贵族祭祀的诗歌,祈丰年,颂祖德;“颂”则是宗庙祭祀的诗歌。“雅”“颂”中的诗歌,对于我们考察早期历史、宗教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