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322395

人美版美术七下二单元第3课《山水新声》教学设计(表格式)

日期:2025-11-08 科目:美术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78次 大小:433007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人美,美术,七下,单元,3课,山水新声
  • cover
《山水新声》教学设计 课题 《山水新声》 教材 人美版美术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2课 授课类型 新授课(√)复习课( )习题课( )活动课( )其他( ) 教学目标 学习要求 审美感知:体验自然之美,欣赏山水元素与当代艺术的融合,体现艺术家对自然美的创新表达。 创意实践:能使用现代工具、材料和媒介创作出富有中国山水画意蕴的立体美术作品。 文化理解:通过学习和体验,深刻理解古人山水画中的情感和哲思,感受画中意境和画家对自然及人生哲理的感悟。 教学重点 学会用现代的多种材料和媒介,创作一件富有中国山水画意蕴的立体美术作品。 教学难点 如何运用多种材料和媒介把握传统山水意境、传达时代精神 教法 演示法、讨论法、讲授法、练习法、合作学习法 学法 观察法、自主学习法、学练结合法、合作学习法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包含新式山水的创意图片和视频资料。 学生将准备水彩、国画颜料、宣纸、油画棒、版画油墨等多种材料工具,根据个人对山水意境的理解和创意构思,选择合适的材料和媒介进行创作。在创作过程中,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将传统山水元素与现代艺术手法相结合,探索新式山水的独特魅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通过观看视频,欣赏苏州园林,思考古人如何把对山水的情愫也将其融入园林、建筑、室内装饰等设计中,新时代的我们,该如何运用多种材料和媒介把握传 统山水意境、传达时代精神呢? 接下来我们一起学习《山水新生》这一课。 二、讲授新知,引导探究 走进经典:鹊华秋色图(中国画)赵孟頫 《鹊华秋色图》是元代赵孟 从大都(今北京)辞官回到江南后,为祖籍在济南却从未见过家乡的友人周密所画的山水画。他凭借记忆描绘了济南华不注山与鹊山一带的迷人风光。画面右边是华不注山,左边是鹊山,均安排在远景位置,二者遥遥相对。画面清幽旷逸,表现了北方深秋时节的景色,体现着宁静淡雅之气。 现代艺术家徐冰以光透过废弃物形成了重现古画的新作品。一片毛玻璃的正面是一幅完整的山水画作品———《鹊华秋色图》,从背面看却发现是由草、干树枝、塑料布、报纸等物品构成,表现出现代艺术家对经典作品的重构。 任务一:思考山水元素融入当代艺术创作的方式。 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传统的山水元素与现代艺术手法相结合,创造出既具有传统韵味又不失现代感的艺术作品。例如,可以探讨利用数字技术、光影效果或是新材料等手段,将山水画的意境与质感进行创新性的转化和呈现。同时,也可以鼓励学生思考山水元素在当代社会中的文化意义和价值,以及如何通过艺术创作来传达这些意义和价值。通过这样的思考和实践,学生不仅能够更好地理解山水画的传统精髓,还能在创作中展现出自己的独特视角和创新思维。 在富春江畔的东梓关村,一幢幢杭派民 居依水而建, 粉墙黛瓦与青山绿水相融,宛若一幅现代版的《富春山居图》。 展厅四周的墙壁镶嵌着高低起伏、连绵不断的白色山脉浮雕。在灯光的映衬下,白色山脉倒映在黑色大理石地面上,墙面、地面浑然一体,营造出“白山黑水”的壮美景象,寓意着美丽富饶的东北大好河山。 任务二:寻找藏在自然万物中的“作品”。 生活中的材料具有不同的形态与质感,与山水画中的山、水、草、树有着极为巧 妙的相似性。层叠的石块酷似画中的山,丝绸好像涓涓溪流……自然万物是最好的艺 术家,看一看、摸一摸,你发现藏在其中的“作品”了吗? 三、实践操作,深化理解 美术课堂作业:请你收集生活中的各种材料,模仿山水画的造型,分层叠放,布置出近景、中景、远景,并用色彩加以点缀,用绘画或剪贴的方式装饰人物、房屋等,尝试创作出富有意境的中国风立体山水作品。 在国画创作中,学生应将自己想法意境融入到山水画小品中。创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