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324538

河南省郑州市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段测地理试卷(含答案)

日期:2025-11-08 科目:地理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21次 大小:153715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河南省,郑州市,2025-2026,年高,三上,学期
    2025-2026学年高三第一次段测 答案 1.B在图示的五次物种大灭绝中,位于二叠纪末期的生物多样性下降幅度最大,且这一时期的生物多样性在几次大灭绝中也是最少,这反映了二叠纪末物种灭绝的规模最大。 2.D生物演化主要依赖于地球外部环境的变化,其能量主要来源于太阳辐射,A错误;侏罗纪属于中生代,是爬行动物时代,B错误;古生代包括寒武纪、奥陶纪、志留纪、泥盆纪、石炭纪、二叠纪,中生代可分为三叠纪、侏罗纪和白垩纪。图中的生物多样性显示,古生代生物多样性并没有比中生代生物多样性高,C错误;图中物种大灭绝多出现在全球海平面的阶段低值区附近,所以推断物种灭绝与海平面波动变化有关,D正确。 3.C结合所学知识,由于地球公转,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使得日出方位随季节变化。在北半球,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日出方位最偏北;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日出方位最偏南。从观测点通过土柱狭缝观测日出方位确定季节,由材料可知,6号缝居中,为春秋分观测缝,从第一个狭缝看到日出为夏至日,说明第一个狭缝对应最偏北的日出方位,而冬至日日出方位应与第一个狭缝关于6号缝对称,读图可知,应该是在第11个狭缝观测到,ABD错误,故选C。 4.B结合所学知识,黄赤交角变小,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范围变小,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回归线的数值减小,陶寺观象台正午太阳高度角也会减小,从而使土柱的影子变长,B正确;春分日全球昼夜等长,日出时间为当地时间6点,黄赤交角变化不影响春分日昼夜长短,所以日出时间不变,A错误;秋分日全球昼夜等长,太阳直射赤道,黄赤交角变化不影响秋分日太阳直射点位置,所以秋分日正午太阳高度角不变,土柱影子长度不变,C错误;若黄赤交角变小,冬至日太阳直射点南移范围变小,北半球昼长会变长,日落时间会推迟,而不是更早,D错误。故选B。 5.C结合材料信息可知,地面有效辐射是指地面辐射和地面所吸收的大气逆辐射之间的差值。当下垫面温度与空气温度差值大时,有效辐射就大;当近地面气温增大时,有效辐射就减小。空气混浊会导致地面吸收的太阳辐射减少,下垫面温度偏低,大气逆辐射相对较强,地面有效辐射减小,A错误;厚云覆盖会导致地面吸收的太阳辐射少,地面辐射减少,大气逆辐射相对较多,地面有效辐射减小,B错误;当空气变得稀薄,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较强,而大气逆辐射较弱,两者差值较大,地面有效辐射增大,C正确;湿热天气下垫面温度与空气温度差小,地面有效辐射小,D错误。故选C。 6.A结合图中信息可知,8时地面有效辐射为负值,说明地面辐射小于地面所吸收的大气逆辐射,说明地面下垫面温度低,而大气温度较高,由于近地面气温受下垫面影响,气温较低,随着高度增加,气温受下垫面影响减弱,出现下冷上暖的逆温结构,A正确;12时、16时、20时地面有效辐射为正值,不易出现逆温,BCD错误。故选A。 7.B读图,等压线图中锋线往往与低压槽结合在一起,由此可知图中沿锋线从西往东气压先增后减,由等压线形态可知,1023.5hPa位于高压脊位置,故已知点1002.2hPa和1023.5hPa之间气压递增,有三条等压线,由此可计算出等压距为7.5hPa,排除AC;P地相邻等压线为1015hPa,P气压更低,为1007.5—1015hPa。结合选项可知,P点气压可能为1008hPa,B正确,排除D。故选B。 8.B由上题分析可知,图中西侧为低压中心,甲乙之间锋线位于该低压中心右侧低压槽,北半球该锋线按逆时针方向向北移动,为暖锋,甲位于暖锋锋后受单一暖气压控制,气温随海拔升高递减,A错误;乙位于暖锋锋前,锋面下方相对湿度垂直差异不大,锋面上方暖气团抬升相对湿度迅速增大成云致雨,云层上方由于水汽减少相对湿度垂直递减,B正确;同理图中东侧为低压中心,丙丁之间锋线位于该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