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324630

8.3《党费》课件(共29张PPT)2025-2026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日期:2025-11-21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63次 大小:106420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2025-2026,必修,选择性,语文,高中,统编
  • cover
(课件网) 王愿坚 学习目标 (1)了解王愿坚及其作品,了解小说写作的时代背景。 (2)梳理小说情节,学习小说伏笔的写作技巧。 (3)学习小说正侧面刻画人物的方法。 (4)把握主旨,体会崇高的自我牺牲精神。 党 费 知 人 论 世 王愿坚(1929-1991), 山东诸城人,中国电影编剧、作家。 1944年到抗日根据地参加革命工作,1945年参加八路军。解放战争时,在华东野战军第三纵队的报社任编辑和记者。 作品有《党费》《粮食的故事》《普通劳动者》《足迹》《路标》《妈妈》《灯光》等,1974年与陆柱国创作了电影文学剧本《闪闪的红星》。 一 作者介绍 二创作背景 1953年,《解放军文艺》编辑王愿坚到福建东山岛采访,听到很多发生在1934年至1937年的红军的故事。从那以后,那些含血带泪的故事就一直萦绕在他的脑海中。 1954年的初夏时分,王愿坚决定把一些故事转述出来,让更多的人看到。恰好“七一”将至,《解放军文艺》要发表优秀党员的故事,他想起了卢春兰的故事。当年,山上游击队没有盐吃,村中妇女卢春兰组织各家腌咸菜,交给山上来的人带去,但被敌人发现,为避免敌人屠村,卢春兰主动承认自己是组织者。 为了将这个故事变为小说,王愿坚对情节进行扩充,将自己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的经历也融了进去,创作了他的第一篇小说《党费》 三故事背景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北上长征,国民党调遣重兵进攻“围剿”闽粤赣苏区。军事上,采用“驻剿”和分进合击的战术;政治上,实行移民并村,断绝群众资助红军的粮食来源,欲置红军于死地。在敌人的残酷“围剿”下,我党在苏区的革命工作遇到极大困难。《党费》描绘的就是1934年秋天,游击队开展敌后战争时,一位女共产党员缴党费的故事。 分 析 情 节 任务1 速读课文,根据小说情节的各个发展阶段,概括小说情节。 明确 引子(1): 由“我”缴党费引出回忆。 开端(2-5): 交代斗争环境,引出主要事件。 发展(6-29):“我”初见黄新,成功接头,黄新想交党费。 高潮(30-55):“我”再见黄新,遭遇围捕,黄新舍命搭救。 结局(56-60):“我”代黄新缴上党费。 任务2 思考,小说讲述故事情节方面有哪些特点? 明确 (一)小说以“我”为叙述视角,用第一人称讲述故事情节: (1)用第一人称叙述,一方面使故事真实可感,另一方面以我的视角描写了与黄 新的两次见面,串起了故事,大大压缩了作品的篇幅。 (2)用第一人称叙述,方便将叙述、描写与抒情、议论糅合起来,把自己对黄 新的感情融入其中,表现黄新临危不惧、机智勇敢、从容不迫和勇于自我 牺牲的革命品质。 (二)采用“倒叙”方法讲述故事情节: 采用倒叙的方式引出故事,激发读者兴趣。 任务3 下面哪个是本小说的情节线索? 思考 (1)“我”:小说以“我”交党费引出回忆, 从“我”的角度讲述故事, 以“我”的所见所闻串连故事。 (2)“咸菜”:初见黄新时,见几个人正择腌咸菜的菜叶子 再见黄新时,见黄新整理腌好的咸菜, 中间托付我把咸菜带上山, 最后我把咸菜交给了组织。 (3)“党费”:小说从我缴党费写起, 初见黄新,黄新表示把丈夫出征前留下的两块银洋作为 党费上交组织 再见黄新,黄新托付我把腌好的咸菜和一块银洋作为党 费带上山 黄新牺牲, 我把咸菜和一块银洋作为黄新的党费交给了 组织 “我”?“咸菜” ?“党费”? 任务4 明确 小说开始写“我”初到黄新家时,通过“我”的观察,交代了黄新的住所是“靠房顶用几根木棒搭了个小阁楼,上面堆着一些破烂家具和几捆甘蔗梢子”和“第一次见面时,几个党员分别拿菜回去腌,”这两个情节是“铺垫”还是“伏笔” 伏笔。 第一个情节这为后面敌人搜捕时,黄新让“我”躲进阁楼埋下了伏笔。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