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325227

北师大版二上4.1《文物中的乘法口诀》(教案)

日期:2025-11-20 科目:数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31次 大小:56448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北师大,文物中的乘法口诀,教案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文物中的乘法口诀》教学设计 学科 数学 年级 二年级 课型 新授课 单元 第四单元 课题 《 文物中的乘法口诀》 课时 第1课时 课标要求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在“数与代数” 领域第一学段(1-2年级)明确要求: 学生应理解乘法的意义,知道乘法是相同数连加的简便运算;掌握乘法口诀,并能熟练口算表内乘法;强调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数的运算,发展数感和运算能力;注重数学文化的渗透,引导学生了解数学知识的来源与发展。本课以“文物中的乘法口诀”为线索,引导学生在历史文化情境中学习5的乘法口诀,体现了课标对文化传承、情境理解与运算能力的综合要求。 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表内乘法(一)》 的内容,是学生系统学习乘法口诀的起始课之一。5的乘法口诀是学生继“乘法的初步认识”之后,第一次完整编制并记忆乘法口诀,为后续学习2、3、4等乘法口诀打下基础。从文物情境引入,激发兴趣,通过“圈一圈、数一数”理解几个5相加的意义, 引导学生自主编制口诀, 通过观察、游戏等方式记忆口诀,设计多层次练习巩固应用。 借助“秦简”“楚简”等文物素材,将数学知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机结合,增强文化自信与学习动机。 学情分析 二年级学生已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能进行简单连加计算,具备一定的动手操作和直观感知能力。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适合通过画图、摆物、游戏等方式理解抽象概念。 学生对故事、文物、游戏等形式感兴趣,注意力持续时间较短,喜欢动手参与。口诀编制过程中可能出现语言表述不准确,记忆口诀时容易混淆顺序或积的数值, 从具体情境抽象为数学表达仍存在难度。 核心素养目标 1.经历编制5的乘法口诀的过程,使学生知道5的口诀的来源,初步体会口诀的优越性。 2.理解5的乘法口诀,会用5的乘法口诀进行计算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初步培养迁移类推和按规律识记的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5的乘法口诀,会用5的乘法口诀进行计算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掌握5的乘法口诀的编制方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导入 一、课堂导入 【课件出示】 师:大家知道这是什么吗? 师介绍:这是秦简。2002年在湖南里耶出土的秦简和2023年在湖北荆州出土的楚简,都刻有九九乘法口诀表。 师:淘气看到这个提出了一个问题“‘二五而十,三五十五’,这两句口诀是什么意思?”我们一起来帮他解决一下吧! 通过展示里耶秦简、荆州楚简等文物图片,激发学生对乘法口诀的历史与文化背景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以“淘气的问题”自然引出本课内容,贴近学生认知实际,引发思考,为后续学习营造良好的探究氛围。 二、探究 1.初步感受口诀。 师:“二五一十,三五十五”这两句口诀是什么意思呢? 画一画或用你喜欢的方式说一说吧! (教师引导学生借助身边的工具尝试,比如用自己的左右两只手,画小圆片等) 师:同学们都非常有想法,那你能用乘法算式表示吗? 2.圈一圈,数一数。 师生一起尝试编出5的乘法口诀。 (1)教师和学生一起编前三句乘法口诀。 教师指出:为了使乘法算得又对又快,我们可以根据相乘的两个数和它们的积编出乘法口诀。 (2)指着第一行圆片提问,这行圆片有5个,是1个5,一共是5个圆片,怎样列乘法算式呢? (3)指着第一行圆片和第二行圆片提问,这两行圆片是2个5,一共是10个圆片,怎样列乘法算式呢? (4)3行,一共有多少个圆片? 你能列出乘法算式吗?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1×5=5    2×5=10     3×5=15 师小结:编口诀时,我们把乘数编在前半句,积编在后半句。为了使口诀念起来更顺口,积不满十,就加上“得”字;积满了十,“得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