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326502

3《鸿门宴》练习(含解析) 2025-2026学年统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下册

日期:2025-11-13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55次 大小:48964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2025-2026,必修,语文,高一,统编,学年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3《鸿门宴》练习 一、语言文字运用 1.下列对《鸿门宴》中“决策智慧”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邦“先破秦入咸阳,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的表态,体现“隐忍退让、规避冲突”的决策智慧 B.项羽“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的犹豫,是“被道义束缚,忽视政治风险”的决策失误 C.张良“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的应对,展现“借力第三方、化解危机”的决策思维 D.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的暗示,是“过于急躁、未考虑项羽性格”的决策失当 2.下列对《鸿门宴》中人物形象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樊哙“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的表现,仅体现“鲁莽冲动”,无“忠勇护主”的内涵 B.项伯“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的行为,是“坚守兄弟情义,无关背叛项羽” C.刘邦“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的座次安排,体现“刻意示弱,麻痹项羽”的谨慎态度 D.项羽“为击破沛公军”到“因留沛公与饮”的转变,证明其“从残暴到仁慈”的性格蜕变 3.下列对《鸿门宴》中关键情节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项伯夜访张良”是鸿门宴的“导火索”,既暴露项羽团队的内部矛盾,也为刘邦提供破局机会 B.“樊哙闯帐”不仅是“武力护主”,更通过“怀王之约”的道义施压,让项羽陷入“不义”的被动 C.“沛公如厕”并非“单纯生理需求”,而是刘邦“察觉危机,借机脱身”的策略性举动 D.“张良入谢,献白璧玉斗”是“彻底臣服”的象征,表明刘邦已放弃与项羽争夺天下的野心 4.下列对《鸿门宴》创作背景与楚汉相争特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故事发生在秦亡后,项羽、刘邦为争夺天下主导权形成对峙,“鸿门宴”是双方权力博弈的关键节点 B.楚汉相争初期,项羽实力远超刘邦,“鸿门宴”中项羽的“优柔寡断”为后续“垓下之围”埋下伏笔 C.“怀王之约”(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是刘邦“拒关”的法理依据,也是项羽“欲击刘邦”的直接原因 D.楚汉相争的核心是“道义与实力”的较量,项羽始终占据“道义优势”,刘邦则靠“实力碾压”最终取胜 5.下列对《鸿门宴》中“细节寓意”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宴席座次(项王、项伯东向坐,沛公北向坐)体现“项羽的傲慢与刘邦的示弱”,暗示双方地位悬殊 B.范增“举玉玦”的“玦”(与“决”谐音),寓意“劝项羽决断杀刘邦”,凸显范增的政治远见 C.樊哙“啖生彘肩”的行为,既展现“壮士勇猛”,也暗含“对项羽‘蓄意谋害’的无声反抗” D.刘邦“置车骑,脱身独骑”的仓促,证明其“已彻底放弃抵抗,只求保全性命” 6.下列对《鸿门宴》当代价值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邦“隐忍退让、审时度势”的决策,对当代人应对职场竞争、商业谈判具有借鉴意义 B.项羽“刚愎自用、忽视团队矛盾”的教训,警示当代企业管理者需“重视团队协作、听取意见” C.范增“谋略虽佳却不善沟通”的问题,提醒当代人“好的策略需匹配恰当的表达方式” D.鸿门宴中“道义束缚决策”的现象,证明“当代社会无需考虑道义,只需专注利益即可成功” 二、文言文阅读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鸿门宴 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项羽大怒曰:“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当是时,项羽兵四十万,在新丰鸿门;沛公兵十万,在霸上。范增说项羽曰:“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在小。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此天子气也。急击勿失!”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曰:“毋从俱死也。”张良曰:“臣为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