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326761

《文氏外孙入村收麦》(学案)-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上册

日期:2025-11-14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学案 查看:22次 大小:2932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文氏外孙入村收麦,学案,高中,语文,人教,统编
  • cover
6 文氏外孙入村收麦 【学习目标】 1.诵读诗歌,把握朗读节奏。 2.理解诗歌内容,把握其中的思想情感,并赏析它们的表达技巧。 3.了解古人劳动生活,探人体会劳动精神的内涵。 教学重点把握思想情感,赏析表达技巧。 教学难点探人体会劳动精神的内涵。 【课时安排】l课时。 一、走近作者 苏辙(1039年3月18日-1112年10月25日),字子由,一字同叔,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文学家、宰相,“唐宋八大家”之一。 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 苏辙与父亲苏洵、兄长苏轼齐名,合称“三苏”。其生平学问深受其父兄影响,以散文著称,擅长政论和史论,苏轼称其散文“汪洋澹泊,有一唱三叹之声,而其秀杰之气终不可没”。其诗力图追步苏轼,风格淳朴无华,文采少逊。苏辙亦善书,其书法潇洒自如,工整有序。著有《栾城集》等行于世。 二、写作背景 苏辙晚年仕途坎坷,自宋哲宗亲政起用元丰新党后,他连年遭贬,远至岭南雷州、循州。徽宗即位后,苏辙从岭南辗转岳州等地,后还归颍川居住,与子孙治田营生。在此创作了一批以田园生活为题材的诗文,《文氏外孙入村收麦》即为其中一篇。 三、知识梳理 1.读准字音 阴霪( ) 场圃( ) 村酤( ) 闭廪( ) 2.重要词语 阴霪: 村酤: 3.文学常识 中国古代的田园诗指歌咏田园生活的诗歌,多以农村景物和农民、牧人、渔夫等的劳动为题材。东晋大诗人陶渊明开创了田园诗体后,唐宋等诗歌中的田园诗便主要变成了隐居不仕的文人和从官场退居田园的仕宦者们所作的以田园生活为描写对象的诗歌。 田园诗和边塞诗并称唐代开元、天宝年间两大词派,前者恬淡疏朴,后者雄浑豪迈。 四、诵读感知 1.诵读这首诗,画出诗的节奏。 文氏外孙入村收麦 苏辙 (宋) 欲收/新麦/继/陈谷,赖有/诸孙/春/老人。 三夜/阴霪/败/场圃,一竿/晴日/舞/比邻。 急炊/大饼/偿/饥乏,多博/村酤/劳/苦辛。 闭廪/归来/真/了事,赋诗/怜汝/足/精神。 2.翻译诗歌,品味诗的情感。 五、文本探究 1. 简要概括本诗丰富的思想感情。 答: 2. 赏析颔联“三夜阴霪败场圃,一竿晴日舞比邻”中“舞”字的表达效果。 答: 六、文脉梳理 根据诗歌内容完成下面图表。 记事 抒情 风格 起 承 转 和 七、当堂检测 1.填空 (1)苏辙《文氏外孙入村收麦》中“ ”写出了因连绵阴雨而无法收麦的焦急,又以“ ”句写出了雨过天晴可以收麦的喜悦。 (2)在《文氏外孙入村收麦》中“ , ”两句,即写出了收麦完成,颗粒归仓后的轻松愉悦,也写出了对外孙的怜爱之情。 2.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游西湖 苏辙 闭门不出十年久,湖上重游一梦回。 行过闾阎争问讯,忽逢鱼鸟亦惊猜。 可怜举目非吾党,谁与开尊共一杯。 归去无言掩屏卧,古人时向梦中来。 (注)苏辙:北宋宰相、文学家,晚年为避新旧党争之祸,辞退官职,筑室于颖昌(今河南许昌市东),自号颖滨遗老。 (1)本诗的颔联在表达技巧上有哪些特点 请简要分析。 答: (2)与陶渊明“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的心情相比,作者在本诗尾联表达出的思想感情有何不同 请简要分析。 答: 八、延伸阅读 淡静有味苏辙诗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辙苏子由,在现代研究者的视野中,颇受冷落。文学史里会谈到他的散文,但绝对不会说他的诗。其实他的诗也写得相当不错。方回在《瀛奎律髓》中对苏辙诗的评价就很高,认为其风格是"淡静有味"。 “淡静”主要指:第一,诗歌语言平淡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