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331146

6.2《再别康桥》课件(共31张PPT)2025-2026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日期:2025-11-24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80次 大小:9617777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2025-2026,必修,选择性,语文,高中,统编
  • cover
(课件网) 课前导入 说到抒写离别之情的诗词,你会想起哪些名句? ①多情自古伤离别, 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 柳永《雨霖铃》 ②相见时难别亦难, 东风无力百花残。 ———李商隐《无题》 ③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④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李白《赠汪伦》 今天,就让我们跟随现代诗人徐志摩的脚步,一起去“再别康桥”,去感受他的那份难舍的离别之情。 再 别 康 轻轻地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 徐志摩 1.了解诗人徐志摩和其作品,了解新月诗派相关知识; 2.诵读诗歌,感受本诗的音乐美、建筑美;(重点) 3.鉴赏诗歌意象,感受康桥的美景,体会诗歌的绘画美,并把握诗人的情感;(难点) 4.有感情地诵读诗歌。 教学目标 徐志摩 1897- 1931 徐志摩,浙江海宁人。现代诗人、散文家,新月诗派代表诗人,新月诗社成员。 诗集 《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 《云游》 散文集 《落叶》《巴黎的鳞爪》《自剖》《秋》 小说集 戏剧 日记 《轮盘》 《卞昆冈》 《爱眉小札》《志摩日记》 诗人徐志摩 文学常识 【新月诗派】1923年成立的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新诗团体,代表人物为徐志摩,闻一多,成员有胡适,梁实秋等。他们努力追求新的格律,其中卓有成效的是闻一多。他主张新格律诗要保持整齐的外形,讲究音节和押韵,讲究诗的词藻,他创立了建筑美,音乐美和绘画美(“三美”理论,被人评为“带着镣铐跳舞”)的新格律理论,此理论对中国现代诗坛、对徐志摩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创作背景 他在《我所知道的康桥》一文中说:“在星光下听水声,听近村晚钟声,听河畔倦牛刍草声,是我康桥经验中最神秘的一种:大自然的优美、宁静、调谐在这星光与波光的默契中不期然地淹入了你的性灵”。 《再别康桥》这首诗创作于1928年。从1921年入康桥留学生活,剑桥美丽的自然景色就给诗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文学常识·新月派 主要指从诗的整体外形上,讲究节与节的匀称和行与行的整齐。 建筑美 主要指音节和韵脚的和谐,追求诗歌的韵律感。 音乐美 主要指辞藻的华丽,讲究诗的视觉形象和直观性。 绘画美 创作背景 1928年8月徐志摩第三次来到英国,他一个人悄悄来到康桥找寻他的朋友,遗憾的是他所熟悉的英国朋友一个也不在,只有他所熟悉的康桥,在那里静静地等待他,一幕幕过去的生活图景,又重新在他眼前浮现。看着眼前熟悉的康桥美景,徐志摩感慨万千。归国途中,他写下了这首经典之作———《再别康桥》。 整体感知 下面让我们齐读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思考问题: 人人都说《再别康桥》这首诗写得很美,你觉得美吗?请结合“新月诗派”“三美”原则具体谈谈美在哪里? 1.押韵灵活: 来,彩;娘,漾;摇,草;虹,梦;箫,桥;来,彩 2.音节和谐,节奏感强 3.回环复沓,首节和末节,语意相似,节奏相同,构成回环呼应的结构形式 音乐美 《再别康桥》共七节,每节四句, 单行和双行错开一字排列, 无论从排列上,还是从字数上看, 也都整齐划一,给人以美感。 整体感知 节的匀称和句的整齐 建筑美 2 请同学们细读诗歌,看看诗人在诗中都写到了哪些景物呢?这些景物都有怎样的特点?这些景物又体现出作者怎样的感情呢? 同学们可以分小组进行讨论,选取其中两到三个景物来谈谈你的看法。 整体感知 诗中如何体现“绘画美”的?请同学们勾画含有色彩的词语。 云彩 金柳 夕阳 青荇 彩虹 斑斓 充满色彩感, 几乎每一节都可以画出一幅画。 艳影 作者所选取的这些景物就是诗歌的意象,是已经浸润了诗人的情感的物象。同学们要细细品读诗文,抓住诗人所选取的这些意象,结合诗中形象生动的词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