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332306

湖南省长沙市雅礼中学2026届高三上学期月考(三)语文试题(含答案)

日期:2025-11-08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38次 大小:8621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湖南省,试题,语文,月考,学期,三上
    雅礼中学2026届高三月考试卷(三) 语 文 本试卷共三道大题,23道小题,满分150分。时量150分钟。 得分:_____ 一、阅读(72分) (一)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每一代青年社会心态的形成,都与所处时代的经济发展、科技进步、社会变迁紧密关联,既是传统与现实磨合互动的结果,又呈现出相对稳定性与即时演进性的特征。同其他世代一样,“00后”社会心态在与社会主流价值调适、博弈的过程中,同样蕴含积极与消极的双重特质。 “00后”成长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高速发展期的社会图景,不同于祖辈和父辈,“00后”的成长恰逢国家经济腾飞的黄金阶段。强大的综合国力、丰裕的物质精神生活,以及快速迭代的数字技术,不仅为其自尊自信自强心态的形成奠定坚实的基础,而且赋予其平视世界的底气。与此同时,“00后”身处传统观念不断被重构、社会结构加速重组的时代。从价值体系到发展路径,从生活方式到人生目标,“确定性”的支撑系统正在发生变化,在不确定的世界中寻找确定的自我,已成为“00后”成长过程中必须要面对的课题。社会变迁释放的不确定性,既为“00后”带来发展机遇,又催生求稳、倦怠乃至焦虑的心态。 群体心态对个体理性的裹挟,可能导致部分“00后”出现从众性“降智”。法国学者勒庞指出,“在群体心理中,个体智能的弱化导致个性的趋同。异质性被同质性吞噬,无意识占了上风”。从众心理不仅阻碍个体对问题进行独立思考和理性评估,而且会因担心与群体脱节或被排斥的心理,促使个体盲目跟随多数人的行为或观点。这种心理机制既可能因群体观点与个体部分认知的耦合而强化,又可能因群体压力而扭曲真实判断。反过来,从众心理又会助长集体偏见,造成信息传播中的误导和错识,当个体未经深思熟虑便接受并传播群体观点时,不准确的信息可能会被进一步放大。对于“00后”而言,其心态尤其是消极心态容易通过网络传导,逐渐在青年群体中形成共识,导致一些青年产生信任危机和认同危机。当这一群体规模达到临界点时,从众效应可能推动更多青年的心态向“多数派”趋同,这不仅深刻影响个体价值观的建构,甚至可能对主流意识形态安全造成威胁。 互联网作为环境最大变量,影响甚至塑造着“00后”的社会情绪。相较于其他群体,“00后”最显著的特征是与互联网共生共长,被称为“数字原住民”和“永久在线者”,对网络有着天然的依赖。对“00后”而言,网络社会逐渐取代现实社会,成为其生活主场。现实中的社会属性、身体属性以及地域性在虚拟空间中逐渐消解,导致部分“00后”忽略甚至淡化现实社会的行为规范和人际法则。加之,网络世界对个性的尊重与多元观念的包容,强化“00后”注重自我感受的心理倾向,甚至在社会交往中容易形成“自我中心主义”倾向。借助互联网信息传播的即时性,“00后”习惯通过网络传递和获取信息,不再局限于特定时空的人际互动,他们对身体共同在物理空间构成的互动场景时间以及注意力投入大幅减少,学习、休闲甚至各类社会关系的建构转向虚拟空间,进而容易催生“社恐”焦虑与“空宠”困局。 不良情绪在特定节点易被诱发。在时代变迁中,快节奏生活容易削弱共情能力,个人主义兴起会降低包容性,叠加经济压力、社会矛盾、成长瓶颈、生活挫折、心理失衡等多重因素,压抑的情绪容易通过典型案例或个人遭遇释放,形成“野马效应”。表现为网络骂战、恶意投诉、无端指责,乃至公共场所的肢体冲突等。不良情绪消解理性思维、激化社会矛盾、摧毁道德底线、催生现实暴力,严重影响社会稳定。对“00后”而言,一方面,主体性在现代社会形塑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人走向自由和解放提供可靠和坚实的保证。马克思、恩格斯指出:“在我们这个时代,每一种事物好像都包含有自己的反面。”而主体性原则的过度和无序发挥,便会出现人与人之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