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21.2.3 二次函数表达式的确定教学幻灯片分页内容 第 1 页:标题页 标题:21.2.3 二次函数表达式的确定 副标题:初二数学上册 授课教师:[教师姓名] 日期:[授课日期] 第 2 页:复习回顾 问题 1:二次函数的一般形式是什么?(\(y=ax^2+bx+c\),其中\(a\)、\(b\)、\(c\)是常数,\(a≠0\)) 问题 2:二次函数的顶点式是什么?(\(y=a(x-h)^2+k\),其中\((h,k)\)是抛物线的顶点坐标,\(a≠0\)) 问题 3:已知二次函数图像经过点\((0,3)\),当\(x=1\)时,\(y=4\);当\(x=-1\)时,\(y=0\),你能想到哪些求表达式的思路? 第 3 页: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掌握根据已知条件确定二次函数表达式的方法,能根据不同条件选择合适的表达式形式。 能力目标: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数形结合思想在解题中的应用。 情感目标:通过探究学习,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习自信心。 第 4 页:情境引入 展示问题:某抛物线经过点\((1,0)\)、\((3,0)\)和\((0,3)\),求该抛物线对应的二次函数表达式。 提问:这个问题已知哪些条件?可以选择哪种形式的二次函数表达式来求解? 第 5 页:新知探究 1——— 已知三点求表达式 例 1:已知二次函数的图像经过\(A(0,1)\)、\(B(1,3)\)、\(C(-1,1)\)三点,求这个二次函数的表达式。 步骤解析: 设二次函数的一般式为\(y=ax^2+bx+c\)。 将三点坐标分别代入表达式,得到方程组: \(\begin{cases}c=1\\a+b+c=3\\a-b+c=1\end{cases}\) 解方程组,求出\(a\)、\(b\)、\(c\)的值。 写出二次函数表达式。 第 6 页:新知探究 2——— 已知顶点和一点求表达式 例 2:已知二次函数的顶点坐标为\((2,-1)\),且经过点\((3,1)\),求这个二次函数的表达式。 步骤解析: 设二次函数的顶点式为\(y=a(x-2)^2-1\)。 将点\((3,1)\)代入表达式,得到\(1=a(3-2)^2-1\)。 解方程求出\(a\)的值。 写出二次函数表达式,并可转化为一般式。 第 7 页:方法总结 当已知抛物线上任意三点坐标时,通常设二次函数的一般式\(y=ax^2+bx+c\)求解。 当已知抛物线的顶点坐标或对称轴时,通常设二次函数的顶点式\(y=a(x-h)^2+k\)求解。 注意:求出表达式后,要代入已知点进行检验。 第 8 页:课堂练习 1 练习 1:已知二次函数图像经过\((2,0)\)、\((0,-2)\)和\((-2,3)\)三点,求其表达式。 练习 2:已知二次函数的顶点为\((1,4)\),且经过点\((0,3)\),求该函数表达式。 第 9 页:例题拓展 例 3:已知抛物线与\(x\)轴交于点\(A(-1,0)\)、\(B(3,0)\),且过点\(C(0,-3)\),求抛物线的表达式。 提示:可利用交点式\(y=a(x-x_1)(x-x_2)\)(其中\(x_1\)、\(x_2\)是抛物线与\(x\)轴交点的横坐标)求解,简化计算。 第 10 页:课堂练习 2 练习 3:抛物线与\(x\)轴交于\((2,0)\)和\((4,0)\)两点,且过点\((1,3)\),求抛物线表达式(尝试用交点式求解)。 练习 4:已知二次函数图像的对称轴为直线\(x=2\),经过点\((2,3)\)和\((0,-1)\),求表达式。 第 11 页:易错点提醒 设表达式时,要注意\(a≠0\)这个条件。 代入点的坐标时,要确保横坐标和纵坐标对应正确。 解方程组时,计算要仔细,避免出现计算错误。 对于顶点式和交点式,最后可根据需要转化为一般式。 第 12 页:课堂小结 本节课学习了根据不同条件确定二次函数表达式的方法,包括已知三点用一般式、已知顶点和一点用顶点式、已知与 x 轴交点用交点式。 选择合适的表达式形式能使解题更简便,解题后要进行检验。 体会到数形结合思想在解决二次函数问题中的重要作用。 第 13 页:作业布置 基础作业:教材第 [X] 页习题 21.2 第 [X]、[X]、[X] 题。 提高作业:已知二次函数图像经过点\((1,2)\),且当\(x=2\)时,\(y=5\) ... ...